2024-09-21 17:15:45|已浏览:9次
街头“神医”溜进公众号 骗术“古方”换汤不换药 重磅!微信公众号终于可以改标题了,更有“内容助推”|新榜观察,
街头“神医”溜进公众号 骗术“古方”换汤不换药
据央视报道,2021年4月,江苏南通的陶女士在一个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标题为“从医40年,教你一招恢复视力”的文章。宣称有这样一款药,中老年人服用后,3天就能清除眼毒,30天视力恢复正常,60天就能根除眼病;在不戴老花镜的情况下,到了60岁能穿针引线,70岁能读书看报,甚至80岁、90岁还能耳聪目明。可在多个疗程结束后,除了被忽悠继续加量或者购买新药,陶女士的眼疾并没有任何改善。
神医不神,神药无用,为何?因为世界上原本就没有什么神医,更不会有包治百病的神药。事实上,神医是销售人员扮演的,神药有的是犯罪嫌疑人从上游购买来后重新包装的——有的是所谓的保健品,还有的是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何的“三无”产品。为了套牢陶女士,骗子还将陶女士拉进微信群。“患青光眼的孙女士两个疗程就康复了、患白内障两年的张女士三个疗程重获光明”,这样的“康复喜讯”每天都会出现在群里,甚至药物“发明人”还亲自指点,陶女士更加信以为真。一句话,消费者碰到的是一群没有底线的骗子,看到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神医神药从游走于大街小巷沿街叫卖,到四处张贴小广告,再到铺天盖地的做电视广告,直到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借由公众号兜售。公众号里的神医,包装更逼真,手段更隐蔽,欺骗性更强。骗子一直在升级,遗憾的是,众多患者的辨别力还停留在原地。有些人有病乱投医,抱着小药治大病的侥幸,觉得大不了白扔几百元钱。可中国人口基数大,极少数人的尝试就足以把骗子养肥。据警方透露,单是这一个眼药骗局,全国有10万多人身陷其中,涉案总金额达到3亿元。
患者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要擦亮双眼,摒弃侥幸心理。且不说没有什么神医神药,就算有,还用得着去公众号上做宣传?浪费点钱的确没什么,可怕的是耽误了病情,到时候追悔莫及。与陶女士一起被忽悠的患者中,有的就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必须提醒的是,这样的神医神药远远不止一款眼药。不少老人关注的公众号、朋友圈转发的文章,都有“祖传古方”内容。老人大多深信不疑,上当受骗的不知有多少。医药关乎健康和生命,公众号不该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公众号运营平台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内容审核。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和执法机构不能坐等患者举报,而要创新监管模式,揪出公众号里那些打着神医旗号的骗子,揭露那些包治百病的神药。
当然,整治公众号里神医神药满天飞的沉疴顽疾,也没有神医神药,只能靠实时把脉掌握病情发展,针对不同病灶开出针对性的处方,并持续给药控制病情发展,在不懈的坚持中清除病根。(贾亮)
(北京晚报)
重磅!微信公众号终于可以改标题了,更有“内容助推”|新榜观察
昨天,微信公众号进行了两项重要更新,广大公众号从业者一边喜大普奔,一边心情复杂。
一是公众号终于支持修改标题了,字数在3个字以内,包括删除和替换。
虽迟但到,对公众号运营者来说,依然配得上一句“重磅”。
想想那些年被扣掉的“鸡腿”,每一个出错的标题背后,都有一个碎掉的小编。
别的不说,要是2017年就有这功能,那场围绕奥斯卡颁奖礼的史诗级推送大乌龙,也不会这么难收场了。
昨天,微信官方还骚操作了一把,先是发文《微信公众号不支持修改标题》,宣布公众号可以改标题的消息,逼得一群新媒体人在评论区强迫症大爆发,随即又把标题改为《微信公众号已支持修改标题》。
挥挥衣袖,只为留下一个“标题已修改”的置顶提示。
回顾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修改权限改版历程,简直是一部新媒体小编KPI拯救史。
一开始,公号推送即铁板钉钉,没有任何修改的余地。2018年2月7日,微信深夜上线“错别字修改功能”。一篇图文最多只能修改5个字,已经惹得广大公众号运营者“以泪洗面”。当晚,自媒体人冯大辉发文连用4个“终于”来表达对公众号可以修改错别字的激动之情。
这之后,微信对公众号内容的修改限制逐步放宽,但看上去,每一步都经过漫长的深思熟虑。
2018年12月29日,微信公众号将修改错别字的上限从5个字增加到10个字;2019年5月,微信公众号宣布可以修改20个错别字;再到2023年,微信公众号支持修改图片,且最多只能替换3张,不支持新增图片。而且也有限制,比如图片消息的首张图片、通过互选广告发布的文章图片均不支持修改。
对于发布内容的修改,抖音的规则是每天最多修改一次,发布超过30天后不可修改,快手B站小红书则基本没有修改限制。
微信的严谨并非没有理由。早在首次放开5个错别字修改权限时,微信官方曾做出说明:“我们希望每条推送都是公众号运营者深思熟虑的结果。秉承对读者负责的原则,更好地保证用户的阅读体验,修改五个字以下的错别字也是为了尽量避免出现重复阅读时内容上前后不一致的情况。”
微信想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媒体创作者克制表达,提高推送质量,优化内容生态,但绷不住内容修改的痛点一直存在,运营者们叫苦不迭,如今一定程度的放宽,已是两相平衡的结果。
业内还有一个说法是,有些内容的修改可能会涉及到法律、合作规范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不宜做太多改动,这可能也是微信顾虑的地方。
比如有同行在其他平台看到过这样的案例,账号运营者将客户投放内容悄悄更改为好运锦鲤,吸引点赞,数据提升后再改回原来的内容。
大概是出于以上种种考虑,一贯克制的微信,始终对内容修改的权限有所保留。
比如这次的标题修改,也只能最多3个字,与正文、图片的修改共用“仅此一次的修改权限”,且修改后的标题只在文章内、公众号主页等位置呈现,已经推送并出现在订阅号信息流中的标题,并不会发生变化。
修改后,公众号置顶处会留下“标题已修改”的标注,文章底部也会显示“修改于XXX”,所有的改动都有迹可循。
姗姗来迟,让微信的改版显得聊胜于无。但这样程度上的放开,对内容从业者来说还是算得上很大的利好。被拯救的不只是小编的KPI,还有为修改需求头痛的甲方乙方,内容推送后修改权限的增加,意味着更多余地,应该能解决不少潜在的麻烦。
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后公众号创作者可以通过修改标题来提高打开率,比如第一次发布标题效果不好,就换标题再来一次。不过这跟头条号可以通过多标题的设置来获得更多推荐流量还是不太一样,毕竟微信标题只能改3个字。
另一项更新,是公众号开始灰度内测的“内容助推”功能。
酒香也怕巷子深,微信公众号终于可以投流推广了?
昨天很多新媒体人都在兴奋讨论,还有人说微信加速商业化步伐,这是可以“投DOU+”了。
但其实这里存在误解,微信目前的“内容助推”跟付费投流推广完全是两回事。
据微信相关人士介绍,这项功能于2024年7月开始灰度上线,目的是“为了帮助创作者获得更多被发现的机会”。
参考微信官方的说明,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细节:
第一,目前只有粉丝数1万以内的中小创作者有机会收到灰度内测,收到后该功能会自动打开。
由此可见,微信此举主要目的还是扶持中小创作者,鼓励优质原创,活跃日趋稳定的内容生态。
获得内测资格的用户可以从微信公众平台网页端左侧菜单栏“账号成长-内容助推”进入功能,点击“可助推内容”发起助推
成功发起助推后,可以在“我的助推-数据详情”查看相关数据
第二,被助推后的内容会出现在订阅号消息页的“看一看”。
这也是近年来微信调整推荐流量算法、增加推荐流量占比后,越来越有存在感的一个板块。加入内容助推后,想必“看一看”推荐在订阅号信息中的占比未来只增不减。
第三,并非所有内容都可以被助推,目前限制还是比较多的。
首先发布时间有限制,目前仅支持发表时间3天内的内容发起助推,也就是说过去的内容、缺乏时效性的内容没有被助推的机会;
其次发布形式有限制,暂时仅支持对图文消息、图片消息进行助推,而且不包括转载、分组群发、付费阅读的内容;
另外,非微信平台首发的内容也不支持助推,违反《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或不符合《微信公众号推荐运营规范》的账号也不支持助推。
除此之外,这些内容也不可以助推:营销推广内容、失去时效性的信息、低质量内容、导流内容、标题党、可能会引发人身或财产安全风险的内容等。
总的来说,“内容助推”目前是一个针对中小原创作者、由平台主导分配的激励动作,并不是一个完全商业化的付费推广能力。只有具备一定时效的、中小创作者的优质原创内容,而且需要通过平台的审核,才能够发起助推。
据了解,微信平台会根据中小作者的创作情况,比如是否持续产生原创内容以及内容受欢迎的程度,分配不同的“助推额度”,再由创作者在后台发起助推,实现助推曝光。
微信官方特别提到:“标题清晰完整、原创以及更多互动的内容将有机会获得更多助推。”
而且,单篇内容的助推也是有上限的。
目前,单篇内容支持选择多个曝光激励,单次曝光上限暂为5000。一篇内容只能被成功助推一次。助推持续的时长是成功开始助推后的24小时,超时或内容状态异常将停止助推。
助推曝光的额度也可能不会被完全使用,微信官方表示,实际助推结果受限于内容质量与分发效率,可能出现曝光额度未完全消耗的情况。
诸多的限制,也反映出微信在流量开放这件事上的谨小慎微。
面对“内容助推”,公众号从业者们心情复杂。有人说“来得太慢,但总算来了”,也有人初步尝试后表示“目前的用户推荐标签不够精准”。不过,考虑到还在灰度测试阶段,实际效果如何还无法盖棺定论(也欢迎内测到的榜友在评论区分享下体验)。
想要长期价值可持续,也想要商业与效率,这是过去几年微信始终面对的命题。从近几年微信的动作来看,平台应该还会持续调整内容推荐机制,提升推荐占比,加快商业化。
我们猜测,通过逐步的试探,未来“内容助推”也不是没有进一步放开的可能。很多内容从业者也在观望,2024年了,微信还能不能围绕“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讲出新的故事
发布于:四川[db: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