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1 14:55:00|已浏览:29次
减糖成儿童零食核心卖点 零食营销也疯狂!“色情低俗零食”黑手伸向未成年人!三部门出手,
减糖成儿童零食核心卖点
本文转自: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来源:中国食品报
近年来,儿童零食市场发展迅速,随着消费习惯的变化,低盐海苔、高钙奶酪棒、蔬菜小饼干、零糖棒棒糖等新品类成为市场新宠,也成为儿童零食创新的重要趋势。《2021-2027中国儿童零食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显示,2021—2027年,中国儿童零食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96%,2027年市场规模预计为944.28亿元。
目前,市场上的儿童食品基本上分为儿童主食、辅食、鲜食和零食等品类,许多儿童食品生产企业以“零糖”“零蔗糖”作为核心卖点,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零糖”风盛行
目前,儿童零食行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市场缺乏统一的标准等,这些问题既给家长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也影响了行业自身的健康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儿童群体规模在过去10年呈现增长态势,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带动儿童经济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
随着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市场上陆续出现“无糖、低糖”的食品,这种潮流也逐渐影响婴幼儿、儿童食品。在电商平台不难发现,不少儿童食品品牌都推出了“零糖”食品。例如,小鹿蓝蓝的一款无糖棒棒糖包装上印着清晰的“无糖”标识,但配料表却显示,该产品含有异麦芽酮糖醇、甜菊糖苷等成分。光合星球、妙飞、贝欧甘蒂等品牌的儿童食品也标注“无糖”“不添加白砂糖”“不添加蔗糖”,同时,配料表中也出现了结晶果糖、异麦芽酮糖醇、麦芽糖醇、木糖醇、麦芽糖醇液。
“零糖”儿童食品的流行给零食巨头们提供了新的机会。以三只松鼠为例,其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小鹿蓝蓝拥有近300万用户,用户半年度复购率超35%。2021年前三季度,三只松鼠营收70.70亿元,其中小鹿蓝蓝全渠道营收3.32亿元。
不少专注婴幼儿零食的品牌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例如,秋田满满在2021年年末已完成千万美元级别B轮融资,由渶策资本领投,老股东顺为资本和清流资本持续支持,元启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同期,另一品牌窝小芽宣布完成由元璟资本领投,三角资本、不二资本跟投亿元B轮融资。
“代糖”仍存争议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显示,如果食品标签上声称“无或不含糖”,则每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含糖量不能超过0.5克,这并非部分家长理解的完全不含糖分。
这些儿童零食真的足够健康?对此,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阮光锋表示,不添加防腐剂、添加剂、香精、香料的概念其实用处不大,因为正规的防腐剂、添加剂、香精、香料等对人体是安全的,这其实是品牌方利用公众对添加剂缺乏了解而采取的营销策略。
“对于企业来说,标注低糖、无糖、无蔗糖等字样,无非是想在同类产品中突出自己的优势,吸引消费者来购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
“零糖”大流行的背后,是甜味剂与代糖的“胜利”。范志红介绍,市面上部分产品标注“零蔗糖”的意思是不加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等,但可能加了其他类型的糖,比如果糖、岩藻糖、异麦芽酮糖等,也可能是加入了果葡糖浆、葡萄糖浆、麦芽糖浆等不属于蔗糖的含糖配料;标注“零糖”的意思是没有加任何化学结构属于糖的配料,连葡萄糖、果糖、岩藻糖等也不能有,要靠甜味剂来产生甜味。低糖饮料或无糖饮料口感仍然泛甜,是因为加入其他增甜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糖醇类、糖苷类和合成甜味剂。
“糖醇类的甜度和白糖只有最多百分之几十的差异,而糖苷类甜味剂和合成甜味剂都属于‘高效’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几十倍到几百倍,也被称为‘代糖’。”她介绍,此外低聚糖也具有一定的甜味,如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等,但低聚糖更多地被用作促进有益肠道细菌增殖的保健用途,因而没有被称为“甜味剂”。
范志红表示,糖醇类甜味剂的甜味比较自然,吸收利用率低,热量低,不会造成牙齿龋坏的问题。但糖醇在小肠中的消化吸收率低,浓度稍高时就会对肠道产生刺激,促进排泄,严重时可能引起腹泻。
那么低糖或无糖的儿童食品,是否有利于预防小孩肥胖和糖尿病?范志红认为,和含有大量糖分的儿童食品相比,低糖和无糖食品健康风险可能略小一点,但“代糖”是否有害健康,目前仍存争议。
她表示,部分研究认为“代糖”食品不像大量含糖食品促进肥胖和糖尿病。但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在自由饮食(不是吃固定食谱)的情况下,用甜味剂来替代糖,并不存在“有效预防肥胖”或“有效预防糖尿病”的效果。一些短期研究发现,部分甜味剂有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果糖的甜味清爽宜人,近年来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受市场追捧。但是果糖大量食用会促进肝脏脂肪合成,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促进肥胖、糖尿病和痛风发生。如今胖儿童已经过多了,要限制含有果糖的甜食和甜饮料的摄入。”范志红提醒。
品牌专业度需提升
“目前市面上可选择的儿童零食太多了,但却不知道具体哪款产品适合多大的孩子”。在社交平台上多款儿童零食产品的评论区,很多家长为儿童零食究竟适合多大的宝宝而感到困惑。
我国儿童零食行业还存在标准欠缺、食品标注不规范、市场混乱、国内品牌信任度低等问题。行业只有儿童零食通用要求这一团体标准,也有很多儿童零食产品生产遵循的是企业标准。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作为食品行业细分领域,目前产业端想突出儿童零食的概念,但消费者对这一概念还没完全认可。这和品牌多采用代工模式有关,但更重要的则是因为行业国标的缺失。国标出台后,儿童零食行业才会有强制性要求和门槛,也才会更好保护消费者,这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陈穆丽表示,按照行业发展规律,儿童零食细分化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各方的参与下,随着市场大浪淘沙,必定有一些产品落后、管理落后以及创新落后的企业被筛除掉,行业发展将渐趋规范,市场前景可观。
业内人士认为,儿童零食行业看起来似乎很火爆,但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发展前景一般,新品牌很难开辟出一席之地。三只松鼠相关负责人表示,儿童零食市场经过前期的快速发展,现在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品类出现在市场上,价格带也各有不同,这反映出儿童零食消费市场的需求多元化和个性化。作为品牌方,想要在这个领域长久存活下去,需要提升品牌的专业度,打造出经得起消费者用“放大镜”检验的产品。
未来儿童市场需要怎样的产品?对此,朱丹蓬表示,整个儿童食品市场还会持续发展,持续增量,关键是企业如何抓住整个品类的核心点:安全性、供应链的完整度、差异化的优势、品牌的调性、客户的黏性、场景的创新能力。业内人士则认为,未来儿童零食市场可以是“IP+产品”双驱动发展,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考虑性价比、产品颜值、品牌等,但是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产品本身中。所以要想不让消费者变成一次性消费,品质才是关键。
(朱美乔 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2年04月12日07版)
(责任编辑:朱美乔)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布于:北京
零食营销也疯狂!“色情低俗零食”黑手伸向未成年人!三部门出手
原标题:零食营销也疯狂!“色情低俗零食”黑手伸向未成年人!三部门出手
2月21日,结束了漫长的寒假,各大中小学陆续开学。在开学季,各位家长要注意了,有些“色情低俗零食”已经将黑手伸向了未成年人。1月2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食品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治理校园及周边、网络平台等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色情低俗食品现象,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在电商平台上以“恶搞零食”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仍有不少商家在售卖恶搞糖果,有些零食甚至在包装上打起了色情擦边球。一家名为“遇见最美的你ing”的电商店铺以“开学季”为关键词,售卖恶搞零食产品,其中包括计生用品糖果等。在交谈中,这家商家表示,商品可以保密发货,直接寄到学校代收点。
除了打色情擦边球之外,还有恶搞。贝壳财经记者在北京中小学附近的小卖店走访时,有商家告诉记者,店中平时会有“大便糖”此类恶搞糖果售卖。此外,电商平台多家店铺供货厂家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售卖此类糖果已经有5、6年历史了,在去年被举报后,商品短暂下架,但工厂目前仍在正常运转,年后“可正常发货”。
近年来,以计生用品糖果等为代表的恶搞零食逐渐流行,不少网红博主以“零食测评”的名义拆箱试吃,向粉丝推荐此类恶搞食品。更有商家将“黑手”伸向未成年人,在中小学校附近的小卖部中售卖此类恶搞食品。对此,有专家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销售此类恶搞糖果的行为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和广告法等法律,食品经营者、电子商务平台应当压实平台责任,严防软色情商品误导未成年人。
糖果化身恶搞工具,商家营销“黑手”伸向未成年人
去年11月份,深圳市的张女士在家中找钥匙时,无意中在14岁儿子的床头储物盒中发现了一盒计生用品,盒子外表字样与真实的计生用品包装无异。“拿在手上跟真的手感一模一样”,张女士说。考虑到孩子正处在青春期,惊慌之余,张女士打算在晚饭后和儿子谈一谈。
晚饭结束后,张女士询问儿子时却得知,所谓的“计生用品”已经被儿子“吃掉了”。儿子告诉张女士,这盒“计生用品”其实是糖果,是同学买来送给自己的。随后,儿子使用张女士的手机向其展示电商平台上售卖的此类糖果,称这类商品其实是商家售卖的恶搞零食。不过张女士对此却表示并不理解,她认为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对两性知识好奇是正常现象,但商家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把零食做成这么低级趣味的东西,非常不合理”。张女士认为,对孩子的性教育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此类恶搞零食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贝壳财经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时发现,上述计生用品糖果仍在售卖,而且除了恶搞糖果外,“仿真便便”、“卫生巾棉花糖”、“脑残片”、“手工巧克力大便”等恶搞零食随处可见。其中不乏收藏数上万,评价数7000+的商品。
其中,一家名为“遇见最美的你ing”的电商店铺以“开学季”为关键词,售卖恶搞零食产品,其中包括“计生用品糖果”等。在商品介绍页面,商家用大字标注“可以吃的姨妈巾”、“保密发货外包装没有商品信息”等宣传内容。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该店铺一款商品链接下包括24种不同组合形式,售价从9.8元到43.9元不等,最近一月月销600+,宝贝评价达700+。同时,为了更加逼真,商家在商品的外包装上下足了功夫,以“计生用品糖果”为例,各种型号一应俱全,包装盒封面上还印有相关品牌logo,以及对应的广告标语。不仔细打开包装查看,普通人很难分辨出来。
随后,贝壳财经记者以学生身份咨询店铺客服,客服表示,店铺可以保密发货,寄到学校附近的代收点。此外,客服还“贴心”地提醒“现在学校都放假了,建议年后再下单”。
在线下,春节前夕,贝壳财经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家中小学附近的小卖店和礼品店。在距离某小学50米处的一家小卖店老板告诉记者,自己店中平时会售卖“大便糖”这类整蛊零食,但是由于现在学生都放假了,店内并没有购进新货。此外,在山西某中学附近的超市中,一种名为“粑粑糖”的零食正放在货架显眼位置,零食包装类似便便形状,包装袋上还标注着“美味Q弹”的广告语。就在这款糖果旁边,还陈列着孩子们喜爱的奶片等热门款零食。
“色情零食”暗流背后:溢价逾2倍,网红大V推荐带节奏
那么这类打擦边球的色情或恶搞零食又是如何流行的呢?
贝壳财经记者通过电商客服,以“进货”名义辗转联系到了多家店铺供货厂家——旺兴食品(漳州)有限公司。企查查显示,旺兴食品(漳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27日,经营范围包括糖果制品生产、加工及销售;糕点、面包制造;预包装食品销售;自营和代理商品及技术进出口业务。公司注册资本为200万人民币,参保人数48人,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均在有效期内。
公司负责人李先生表示,自家工厂生产恶搞零食已经有五六年历史了,其间一直未出现过任何问题,直至去年11月,深圳张女士在儿子床头发现“计生用品糖果”一事被媒体曝光后,工商部门要求自家工厂下架此类恶搞零食。目前,在旺兴食品(漳州)有限公司官网仅有“骷髅头qq糖”和“水果花朵qq糖”两类糖果。
对于自家产品被强制要求下架一事,李先生表示并不理解。他认为,这类糖果主要起到整蛊、调侃的作用,“就是朋友之间开个玩笑”。据李先生介绍,公司除了生产“计生用品糖果”外,还曾经推出过“便便糖”、“卫生巾棉花糖”、“脑残片”、“老公乖乖丸”等多款恶搞糖果。其表示,如果有进货需求,年后工厂可正常运转,所有商品均正常发货。
谈及制作此类恶搞糖果初衷,李先生称,自己最初是受顾客委托订做“仿计生用品包装糖果”,后来发现此类糖果销量较普通糖果好得多,便开始开发其他类型的恶搞糖果。“我们工厂规模不大,和其他大厂没法比,只能通过形式取胜”。除了向多家电商店铺供货外,李先生还表示,自家的恶搞糖果深受泰国等国外顾客的喜爱。
在产品制作方面,李先生表示,自家工厂只负责糖果的生产,外包装则需要和其他厂家合作。而且,推出一款新型恶搞糖果,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工人手工雕刻磨具后,将糖料浇铸在磨具中,冷却固化成型后,最后涂抹烘干即可。以销量最好的“计生用品糖果”为例,进货商小批量拿货每盒糖果(加外包装)价格为5元,而贝壳财经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此类“计生用品糖果”售价为16元一盒,溢价逾2倍。
在产品销售方面,李先生表示,当初工厂推出的多款糖果中只有“计生用品糖果”、“卫生巾棉花糖”销量一直不错。贝壳财经记者以“整蛊零食”为关键词在多个社交平台搜索发现,有不少博主以“奇葩零食推荐”、“沙雕整蛊零食”、“好物推荐”等为视频噱头,购买“计生用品糖果”、“卫生巾棉花糖”、“脑残片”等零食做开箱测评,其中“计生用品糖果”出现频率最高。这类整蛊零食分享热潮一度助长了恶搞零食的知名度,使其成为所谓“网红零食”。其中,一位在B站上拥有30多万粉丝的大V曾向粉丝推荐过“卫生巾棉花糖”,并在视频下方称“这可能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卫生巾”。目前,该条视频收获了22.2万次观看记录,被分享到朋友圈296次。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去年8月份,苏州市场监管局曾对部分网红零食店开展专项突击检查活动。执法人员发现,有2家店铺售卖的29种、503件“网红”零食存在问题,大部分是“恶搞”糖果。其中,有8种、181件产品的外包装上没有标注产品标准代号、生产者信息等标签标识和成分配料表;有21种、322件产品的名称诸如“老婆乖乖丸”“老公温顺颗粒”等,涉嫌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玩梗”踩过边界。执法人员当即对上述全部产品采取强制扣押措施,并将对上述两家店铺进行立案调查。事后,苏州市监局评论称,“网红”绝不能沦为三无产品的“遮羞布”;“玩梗”也不能成为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免罚牌”。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告诉贝壳财经记者,销售这些“恶搞糖果”的行为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和广告法等法律。广告法规定:产品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不得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而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对性比较好奇,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容易被软色情误导,扭曲“三观”,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业,也会妨碍正常的社会交往,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郑宁还建议,食品经营者、电子商务平台都应落实平台责任。第一,学校和家长应该联手给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科学的性教育,并且性教育应该从小抓起;第二,网络平台应当禁止传播淫秽、色情信息,采用技术加人工手段及时过滤、删除违法信息;第三,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违法行为,并且鼓励社会公众举报投诉监督。
新京报记者 李梦涵 编辑 岳彩周 实习生熊珂、李卓凝对本文亦有帮助
■延伸阅读
色情低俗“网红零食”侵蚀未成年人,三部门联合治理
1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公安部联合部署开展专项治理,全面治理校园及周边、网络平台等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色情低俗食品现象,对于包装或标签标识具有色情、暴力、不良诱导形式或内容的食品,一旦发现立刻下架处理。
在线下治理方面,《通知》要求,全面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督促校园及周边的食品经营者进行全面自查,严禁采购、贮存和销售包装或标签标识具有色情、暴力、不良诱导形式或内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食品,一旦发现立刻下架处理。
按照《通知》,有关部门将重点加强校园及校园周边等区域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和抽检监测,并列出了6条将严厉查处的违法违规行为。具体包括: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标签标识不合法的食品;对商品性能、功能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发布恶搞、低俗以及含有色情、软色情内容等违反公序良俗,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广告;为“三无产品”等法律、行政法规严禁生产、销售的产品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生产经营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不履行法定核验登记义务、对违法情形未采取必要处置措施或未向主管部门报告等。
《通知》明确,违法情形符合《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规定的一律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涉嫌犯罪的一律移交公安机关查处。
在线上治理方面,《通知》还提出,要求电子商务平台落实入网经营者资质核验登记义务,以无底线营销用语及行为为监测审查重点,及时清理相关宣传用语和违法广告,并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报告处理情况。
同时,对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的违法违规行为要综合运用登记注册、日常监管、执法稽查、信用监管等手段实施联合惩戒,严厉打击食品安全、不正当竞争、广告、商标、电子商务等领域的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失信情形的一律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涉嫌犯罪的一律由公安机关查处。
此外,《通知》还强调,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引导。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教育宣传,倡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消费理念,提高未成年人自觉识别、抵制无底线营销食品行为的能力,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