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9 14:43:53|已浏览:106次
二手奢侈品行业方兴未艾 寄卖需求量激增 包购奢侈品:万亿级二手奢侈品的消费风险,
二手奢侈品行业方兴未艾 寄卖需求量激增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植文 上海报道
尽管错过了上海的春天,但夏天的火热势不可挡,主播夏妍觉得二手奢侈品行业亦是。
“这款95新的LV老花水桶包、大全套现在只要7999...”夏妍一边展示这款包包的种种细节,一边不紧不慢地跟粉丝聊天互动后,不到一分钟刚上架的包包便被抢下。
8月18日晚上11点多,她的直播间依然热闹,在线观看人数一直保持在1000人以上,当晚成交额超过200万元。
近年来,随着闲置品交易平台的不断崛起和交易品类的扩展,妃鱼、只二、红布林、桔夕等闲置高端消费品交易平台逐步驶入快车道。艾瑞咨询预计,2020年,中国闲置高端消费品零售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10.1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080亿元。
不过,过去半年,上海作为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心脏”,二手奢侈品市场也受到疫情导致的供应链问题冲击。但是,机会始终垂青“有准备”者,寄卖需求也在近日开始大幅提升。
渗透率仍不足
受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消费升级,奢侈品消费壁垒逐步被打破,奢侈品消费者规模持续扩大,同时体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BCG、TMI腾讯营销洞察《2020年奢侈品消费者调研》显示,30岁以下奢侈品消费者占比达到50%,年轻消费者将奢侈品消费作为一种品质生活方式和自身对时尚态度的表达。
妃鱼创始人兼CEO黄世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奢侈品的渗透率在20%以上,而我国目前尚不足10%,所以近年来奢侈品行业才会有复合年化30%的增速。
他强调,消费者会更加追求性价比,因此二手奢侈品的需求反而在爆发,追求并不会降低。
不过,摆在行业面前的仍然是渠道和真伪问题。中检集团奢侈品鉴定中心实践训练基地中奢创负责人金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虽然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但仍不成熟,假货问题是二手市场的痼疾。“国内的很多消费者对于购买二手奢侈品一直存有顾虑,而各大品牌专柜原则上不负责帮助二奢消费者鉴定真伪,因此消费者对买回来的二手奢侈品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在他看来,资深鉴定人才的相对匮乏,体系规范做得还不到位,在识别真伪方面力不从心,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阻碍了行业发展的进程。如何做到正品保障、监管到位、货源充足,正成为抢占奢侈品和二手奢侈品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环节。
贝恩报告显示,中国内地有望在2025年占据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最大份额。高端消费品市场的繁荣,为闲置高端消费品零售提供巨大的存量基础。
机遇与挑战
今年上半年国内奢侈品行业受到疫情的一定影响。
“上海是国内二手奢侈品最大的交易中心,上海的出货量减少,江浙地区、深圳等地的货也进不来,导致全国的交易量都在骤减。”中奢博奢展中心总经理冯培康解释道,二奢行业都是一些高价商品,对于现金流要求很高,动销率的高低决定了商家能不能做大。一个比较理想的商家在45天内的动销率应该是100%,也就是说进了1000万的货,必须在45天内全部出掉。
另外,物流受阻也是考验之一。总部位于上海的只二平台,其线下门店在上半年歇业两个多月,由于仓库在封控区域,其线上寄售也面临“用户寄不来,上海发不走”的状况。
无独有偶,位于杭州的桔夕也同样感受到了物流的压力。“当时长三角物流都不太通畅,虽然我们也是全国各地都在收货,但也有一些固定的供应商,比如上海有几家供应LV包包的货就供不进来了,我们去其他地方收可能价格就会高一点。”桔夕联合创始人苏文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收入锐减、人力和租金成本损耗、资金周转困难、供应链融资难等都是二奢行业的痛点。宁波通商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陶治德向记者介绍,对于存货类融资,存货价值的认定,货物的监管有效性,货物的跌价管理和货物出险后的处置都是银行风控的重点。二手奢侈品领域货物的真假和价值评估,缺乏权威的评估机构。银行后台人员在贷款期间盘点存货跟踪价格变动,也比较难执行,因此风险管控的难度比较大。
现金流危机对部分二奢品牌来说可谓致命一击。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平台因受疫情影响业绩下滑严重,已有高层发生人事变动。不稳定因素也考验着方兴未艾的行业,如何在危机面前找到应急的Plan B降低风险,至关重要。
“上海疫情期间,无法收发货。我们只好把上海无法接收的全国订单,都拉到成都去处理。”只二品牌负责人毛毛表示,公司未来会考虑在多个核心地区建立仓储中心,分散库存,然后把订单处理能力也分散开。
供应链更新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线下的实体店经营不免受到一定影响,线上直播的发展似乎给行业带来了更多增长点。今年是夏妍转行二奢主播的第四年,作为妃鱼最早孵化的一批主播,至今夏妍抖音直播间已有近90万的粉丝。
近日,首个二手奢侈品展览中心落户上海。据中奢博奢展中心总经理冯培康介绍,这个展览中心占地3000多平方米,可以容纳85家闲置奢侈品企业入驻,开业当日商户入驻率达75%。“除此之外,奢展中心还建成了不同风格的直播间供商家租用。”
《中国闲置高端消费品零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以前,二奢行业一直处于区域性线下回收,线下交易的状态。随着红布林、胖虎、妃鱼等平台的成立,行业开始进入线上电商时代,而2018年直播电商形式的出现和成熟,赋能二奢行业。
“中国的时尚产业正朝着数字化、多元化快速发展。”在黄世昌看来,直播转化效率的提高离不开供应链的数字化整合,“前端供给、中端服务、后端销售缺一不可,但并不容易。”
他进一步解释道,首先这个行业是非标准的,需要在没有锚点的情况下对商品进行精准定价,然后它背后涉及到的服务很重,单价高的二手交易中,要有稳定的服务作为保障,消费者才敢消费。同时,整个行业的供给极度分散,货源都在个人和小商户手中。这对企业本身的运营效率、组织能力以及平台流量等多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们正大力培养优秀的主播,通过出众的达人来出圈,深耕直播电商也是桔夕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苏文鹏坦言,桔夕是业内少有的未进行融资的平台,“但我们把钱都用在刀刃上。”
挺过艰难时期,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6月以来,物流复苏,消费热情亦在回升。据妃鱼品牌负责人介绍,供应链在刚复工时修复了80%,618期间全公司GMV创新高,同比2021年增长200%,7月环比增长10%-15%。而不少平台也发现了新现象,毛毛表示,这轮疫情过后,平台上的寄卖量增长,卖家的寄卖需求旺盛,比以前还要强烈。
黄世昌认为,这是由于在当前的环境下有更多的个人卖家希望能将家里的奢侈品变现。“我们始终认为,二手交易是长周期的生意,我们必须学会和时间做朋友,坚持长期主义。对于用户来说,经历过这波疫情,消费观念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改变,无论是买还是卖,二手都可能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毛毛补充道。
(本报记者易佳颖对此文亦有贡献)
包购奢侈品:万亿级二手奢侈品的消费风险
近几年中古风从日本流至中国市场,整个二手奢侈品市场的数据呈几何增长。专家预计,在2025年我国的二手奢侈品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任一行业的发展皆因拥有市场的拥趸,只有需求方能产生供给。我们一起分析下是什么因素构成了该行业的需求裂变;
一、环保消费的助推;环保消费理念的兴起,低碳、循环、可持续概念融入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加之疫情的影响,个人及家庭收入均受到相应的波及。故而我们每个人的消费理念就越发理性。
二、近年来奢侈品价格涨幅不断,常看到超过30%的涨幅数据,而二手奢侈品的高性价比与专柜的价格具有了明显的优势。加之各项服务均可定制,故能实现自身需求定制化的差异化服务。
三、消费群体的年轻化,九零后、零零后的消费观念相较七零后、八零后拥有更多的不同点,后者部分是延续了老一辈的消费观念,即购即拥有,新的最好。前者更倾向于公益思想,万物皆可共享,物则用也,物有所值即可。所以在进行货币支配的时候他们更加冷静,这样的消费理念还推动了部分奢侈品租赁平台的发展。所以这部分群体变成了当前消费二奢的主力军。
随着市场的裂变扩大,产业也由传统的服务模式演变成了细分产业,上游是C端的寄售用户和回收商家;钟表行、典当行等传统的店铺商家,中层是各项细分服务的商家或者平台,如;鉴定、维修养护等服务平台。甚至还衍生了专业的鉴定培训机构等其他辅助产业。下游才是终端的消费者,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C2B2B2C的模式。
行业的细分致使行业发展向好?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唯有专业的方能做到精致。但我们必须关注到的不仅仅是商业模式的本身,更多在交易时我们应看到的是人性的本质。即“性本恶”,唯利是图已经根植于每个商人的灵魂。
下面我们一起分析最常见的现象和剖析问题频出的原因。
一、假货盛行;按照常人想象,我要是选择大平台,走过鉴定整个流程,应该不会发生类似的问题。但我们却忽略了几点;
1、你人生中第一次购买奢侈品,你对奢侈品的真伪鉴别能力有多少?首先你面对的都是“奢侈品行业”的老甲鱼,他们的造假能力有些连正规的厂商都无法鉴别。
2、拥有着高利润的行业,自然有着完整的造假产业链,从设计、生产、营销、技术全方位给你打造了一条完整的假货产业链。常人是无法识别出其真伪的。
3、从业人员的素质和道德、职业修养问题,很多连柜台销售都参与了以假乱真的行业中来,这势必也有大部分人被所谓的品牌形象所蒙蔽而上当。
二、行业商家自身的问题,很多商家入局就是干一票,比如很多从股市、投资互联网金融、买币炒币的群体转行过来的。他们常干的事情是,如;用户寄售一个包或者卖一个包,首先他们的鉴定和估价只是一个流程形式,而当你货品到他们手里之后,他们开始挑三拣四,这里瑕疵那里瑕疵。从而压价。他们利用用户怕麻烦的心理,从而从回收端截取利润,然后再将部分有瑕疵的产品进行翻新,一个9成新的产品到了消费者手里可能会以98新以上的价格买去,最后消费者买到的商品自然是个次品。
三、商家相互勾结的行为在哪个行业都存在,如;产品过鉴定机构,机构会对商家有自身的评级标准,如果你是个人,可能会更加严苛,小瑕疵都给你挑出来。鉴定平台也不是傻子,如果一个客户拥有大量的订单会过鉴定平台,自然其信用级别一定与小商家不同,这就不言而喻了。同样的也会出现鉴定只是走形式的情况发生。
总则;在资本涌入,商家逐利的情况下,任何一个环节都会产生相互勾结的问题,很多都是利用消费者本身对专业知识的空白,从而设计好骗局。
以上分析的这些点,核心不在于消费者本身对产品和行业的不了解,也不在于正规商家的服务缺陷,而是在于整个行业的入行门槛制定以及监管机制的空白。
总之;购奢需谨慎,多与亲友沟通,不可感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