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典货源网!

免费发布信息

位置:万典货源网 > 新闻资讯 > 综合信息专题 >  森威特:坚持创新发展 让小袜子闯大世界 绍兴诸暨大唐袜业集群

森威特:坚持创新发展 让小袜子闯大世界 绍兴诸暨大唐袜业集群

来源:网络收集仅供参考

2024-11-01 15:07:01|已浏览:8次

森威特:坚持创新发展 让小袜子闯大世界 绍兴诸暨大唐袜业集群转型:一场市场与政府的“互动” 

森威特:坚持创新发展 让小袜子闯大世界

本文转自:中国工业报

勇毅前行 以进促稳 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系列调研报告

森威特:坚持创新发展 让小袜子闯大世界

图为森威特生产制造车间一角。 这里调研的是一个传统的制袜企业,自然也是中小企业,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制袜史了。其之所以能够一路走过来,尤其是还能够挺过三年新冠肺炎的艰难时期,是因为该企业的掌门人是一个踏踏实实做事的民营企业家。在2007年左右,该企业的自有资金富裕到可以跨界去盘活一个历史悠久却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还能够投资多元化发展。即便是在现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该企业的年营收亦可以在一个亿左右,内贸外贸各一半。该企业生产制造的袜子,除了传统的产品之外,还有各种各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保健袜和衍生产品,甚至把袜子做成了医疗器械。由此可见,传统产业能够绿色发展,能够高质量发展,亦能够迸发出新质生产力。一 这个传统的制袜企业名叫浙江森威特针纺有限公司 (地处诸暨市大唐街道,以下简称 “森威特”),其掌门人名叫马森勇。马森勇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人,亦是诸暨市第一波以办厂开公司的形式来制袜的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些大唐农民白天在生产队出工,晚上回家偷偷织袜子。当时,一双袜子能赚一块钱,在生产队劳累一天才赚四毛钱。这些为生计所累的地下织袜户,从中看到了致富希望。一时间,这支游走于灰色地带的队伍,在“围追堵截”中日益壮大。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有70%的大唐农民投入到袜子产业中,有人负责采购袜线,有人负责织袜,有人负责叫卖,有人负责修织袜机,大唐街道出现了 “生产销售后勤一体化”的市场雏形。 马森勇就是以上 “70%的大唐居民”中的一个。 1991年,第一代大唐轻纺市场建成,经营至第二年已拥有397个原料档口和1515个成品档口,年成交额为6.1亿元。2000年后,大唐街道每年出口到日本、韩国及欧美地区的袜子,超过10亿双。二 马森勇于1990年开始经营袜子,1998年成立了森威特针织厂,2000年成为合伙企业,开始经营外贸业务。2005年,森威特针织厂升级为公司,即浙江森威特针纺有限公司。也许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森威特发展迅速,居然于2007年12月拿出巨资,盘活了上饶市的一个历史悠久却濒临倒闭的国有建筑企业。据马森勇介绍,即使是在2008年,大环境的影响给其在俄罗斯的仓库造成了重大损失,但公司亦能从容应对,森威特的生产制造车间,当时依然还在加班加点地赶订单。 森威特之所以能够一路走过来,尤其是还能够挺过三年新冠肺炎的艰难时期,得益于马森勇的不断开拓与创新。森威特从一开始,就定位为一家专业生产中高档纺织品的企业。即使是生产制造传统的袜子,亦是以高质量取胜,让客户感到不起眼处有博大精深。 为了开拓国外的袜业市场,马森勇先后去过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专门去考察和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 森威特积极寻求市场机遇,大力转型升级。2014年,引进了德国 “MERZ”专业医疗袜生产设备、瑞士 “SAG”、美国 “TECHSCANIN-DUSTRIES”专业医疗袜压力检测仪器等世界先进设备。2016年,获得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以及由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把袜子做成了医疗器械。先后被评为中国质量安全示范企业和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以及省重合同守信用AAA企业等。同时,取得多项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书。 OEKO-TEXStan-dard100、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BSCI监督系统、SA8000、沃尔玛管理认证等多项国际认证,更是保证了森威特的产品质量。 森威特始终注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力求将技术转化为产品。研发生产医疗健康系列、户外运动装备系列、防裂护肤系列等,并获得多项专利。研发生产出女士专用舒适连裤袜、芳香保湿功能袜及配套袜套、舒适绑带运动袜和防辐射手。 2019年11月18日,森威特荣登 《2019胡润全球袜业企业创新百强榜》。 森威特现有资产超亿元,拥有各种进口电脑袜机、缝头机、定型机等针织机械800余台,生产员工300余人,同时还与国内外多家袜子设计生产企业保持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目前,产品远销欧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森威特正在致力于打造数个袜业产品品牌,力争其中一至两个打造成功。森威特计划从明年开始,进行全产业链的自动化改造,力促企业更上一层楼。(木 席)

发布于:北京


绍兴诸暨大唐袜业集群转型:一场市场与政府的“互动”

2019年起,全球袜子产量的三分之一、全中国的70%,每年超250亿双的袜子,都来自中国浙江的一个小地方——诸暨市大唐街道。作为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大唐被誉为“国际袜都”。

袜业属于轻工纺织业,是典型的传统制造产业,亦是具有强大就业吸纳能力的“富民产业”。然而,历经四十年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大唐袜业在“低端跑量”的发展路径上似已走到尽头。约2014年起,大唐袜业开始了艰难的、已近十年但仍未竟的产业转型升级探索。

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大唐袜业的转型升级成效几何?这一进程中,有哪些经验或条件,又有什么不足?澎湃研究所研究员通过实地调研,试图解答这些问题。

价格越来越便宜,低质低价搞竞争

“大唐就是一个大公司。” 一位当地企业主在向澎湃研究所研究员介绍大唐袜业时,用了一个简单明了的比喻。一双袜子从诞生到进入市场,需要经历原材料、纺丝、加弹、染整、袜机设备制造、袜子研发设计、织造、包装和物流、营销的流程。在大唐及周边,上述每一个专业环节,都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参与。

“在大唐,任何一款先进袜机的配件,哪怕是一枚针,任何一种原料,每一种纱线,任何一款袜子,都可以快速地采购到和生产出来。这能让生产成本降低1/4至1/3。” 作为一个产业聚焦、中小企业为主、充分竞争和合作的产业集群(industry cluster),大唐地区制袜业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是产业链完备。

但同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大唐袜业产业集群处于规模大,但效益低的初级发展状态。根据大唐街道提供的数据,2003年大唐年产袜子80多亿双,产值130亿元,每双袜子产值约为1.60元;2014年,年产258亿双,产值288.7亿元,每双产值降至1.12元。一方面产量激增,说明产业规模巨大,及市场占有率具绝对优势,但也意味着,产业效能和利润空间不大,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位置。

据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王辑慈编写的大唐袜业调研报告,2017年的大唐制袜产业区,仍普遍存在企业同质程度高、过度竞争、产品低质低价等问题。此外,袜品的大规模生产且定型工艺主要使用燃煤,也对当地环境产生了很大损害。“当时天都灰蒙蒙的,呼吸的空气感觉有颗粒一样。”一位当地居民回忆说。

在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调研中,部分企业主反映了业内的产品质量乱象。在出口OEM模式下,国外客户“规定好材质比例”,加上简单配色,“聪明的中国人就可以找到最便宜的棉、化纤”,采用最简单的加工,导致“价格越来越便宜”,有的质量也很差。

被“倒逼”升级,向上求利润

袜业转型升级的号角是当地政府首先吹响的。从2014年开始,政府在劳动力市场和安全环保生产方面的规制,“倒逼”企业向上升级寻求利润。

2014年,国内“史上最严环保法”《环境保护法》完成修订,由此开始数年的“环境整治运动”。同年底,诸暨市针对袜业开展了“六大专项整治行动”,即厂房、仓库、居住场所合为一体的“三合一”企业整治,燃煤锅炉淘汰,管实流动人口,规范出租房管理,取缔无证照经营,规范税收征管秩序。短短4个月,原大唐6500多家袜企中,3203家企业被关停,剩余企业也尽数完成整改。

其中“燃煤锅炉淘汰”,意味着要在制袜的定型环节,将原来采用的以燃煤为原料的锅炉设备,更新为用天然气、用电的清洁能源设备。对当地来说,这一能源设备更替改善了空气环境。但从企业角度,这种强制性的设备、能源更换,增加了企业成本,包括一次性设备更换(每台设备约20-30万元)和日常能源使用成本(天然气使用成本是煤的2-3倍)。

其他五项整治项目显著提高了劳动用工、纳税、合规经营等成本。例如对“三合一”、流动人口、出租房的强化管理,增加了劳动者居住成本,最终导致企业人工成本上涨。因此, “六大专项整治行动”,在客观上增加了袜企的合规风险和经营成本,企业难以依赖压缩成本的向下“逐底竞争”,只能谋求价值链向上的出路。

此外,袜业外贸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这内外两方面因素叠加,让袜品质量成为新一轮竞争和市场开拓的重点。某专注外贸的企业表示,需要争取“更高端的客户”,而不是聚在低端市场。另一号称“设计工厂”、被海外客户青睐(原本主做内销市场)的袜业认为:“要跟外国人讲我们贵在哪里,一直做低端袜子,导致他会认为中国产品就是低价的,我们把自己的品质提高,(也可以是)高品质和高价格。”

消费升级下,美院毕业生上任“厂二代”

当下,大唐袜业的转型已取得一定成效。2022年,大唐袜业年产量超250亿双,产值规模700余亿元,每双产值2.8元,是2014年每双产值1.12元的2.5倍。

近10年来,大唐袜业在维持产量、市场份额同时,初步实现了产值、效能的爬升。在国内某大型电商平台的袜类店铺中,前8家来自大唐。大唐袜企的竞争格局也日益差异化、多元化。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实地调研的5家中小型企业,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各不相同。

站在当下回头望,这些年大唐袜业的转型方向,是如何有效锚定的?用一家企业主的原话—— “是市场决定的”。

大唐袜业市场一直以外贸为主,但近年内销比例有所扩大。近年,国内袜品消费升级,“潮袜”时兴。日益掌握消费话语权的年轻世代消费者们,不再将袜子作为简单的隔离、保暖之物,而希望其赋予更多功能,或作为美、时尚、个性的一部分。

许多袜企开始转向国内市场,向设计、品牌、营销等传统薄弱环节发力。一些在业内以设计著称的袜企,也成立于彼时,并获迅猛成长。

2015年,大唐地区建设“袜艺小镇”,2017年起便举办中国“大唐杯”袜艺设计大赛,并由政府购买获奖作品专利,低价转让给缺乏设计力量的小微袜企,目前已服务企业1000余家。

“大唐杯”袜艺创意设计大赛作品。 本文图片均由 周燕玲 摄

金奖作品。

除了坚持举办设计大赛、搭建企业与美术/设计院校的合作平台,当地政府还与各院校合作开展人才教育与培训,包括设计、营销等领域。2023年以来,当地政府出资让企业家走出去参展,对柏林展、拉斯维加斯展补贴机票和展位费,“包高铁车厢去上海”。大唐街道官员指出,这些举措不完全是为了订单,走出去才会有“思维的碰撞”,才知道行业发展的前沿、维持一种高生命力的成长。

随着产业转型推进、企业发力点的调整,一些潜在转变也发生企业主群体身上。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江浙企业主以本地人为主,勤劳肯干、但学历文化偏低。但在大唐,新一代的企业主经营理念、风格已有所不同。

如一家以设计风格突出、款式多样而著称的袜企,其创始人之一为美术院校毕业的当地“厂二代”。还有一家从外地进驻大唐的知名袜企,对袜品的质量有非常刚性的要求,且“不讲关系”。这些高质量要求的企业作为新鲜力量,利用销售的带头作用,提升了产业链上大部分产品的质量。

政府出补贴,数字化设备“进厂”

在“由市场决定”的产业升级背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支撑着这一轮“蝶变”。数字化转型直接助推了企业产品质量以及管理能力的跃升。

这个过程中,当地政府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比如,政府释出鼓励举措,引导袜企升级机器,以求实现价值链跃升。早在2012年,在中央“工业4.0”政策背景下,浙江就做出“全面推进机器换人”的决策,大唐袜业也在“机器换人”行业试点名单中。

制造设备供给上,袜机主要有分头式袜机和一体化袜机两大类。其不同在于,分头式袜机需要分别织出袜身和袜头,然后缝接两部分,而一体化袜机可一整只袜子直接织出,减少了缝头、翻袜等工序,并加载智能化功能,生产数据和设备信息可以实现产出和传输。

最早一体化袜机只有欧美企业出产,一台机器需要20-30万。而国内普遍使用的分头式袜机仅需2-3万元。2015年,部分领先的袜机企业通过引进人才、拆解机器等方式,研制出国产一体化袜机。此后,国内袜机企业不断改进其性能、效率、成本。随着新型高速一体化袜机的诞生,原本国产一体化袜机薄弱的生产效率,已提高至与分头式袜机相当的水平,价格从起初9-10万降至7-8万。

当一体化袜机的价格被“打下来”,补贴政策开始更好地发挥撬动作用。2019年开始,在袜机设备具备市场竞争力和大规模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政府对企业购置一体化袜机和数字化改造进行奖补,其中袜机购置补助比例于2019年时最高40%,2023年为30%。据称,规模袜企中约一半已购置了一体化袜机。

在设备升级的基础上,车间数字化管理也得以推广。

车间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在于,电商走热对袜企“生产-市场”的反应模式提出了要求。不同于线下订单式生产,电商售袜要求制袜厂商快速反应,即“频率快、时间短”。例如线上店牌某个款式晚上卖了5000双,超过库存,那么需要快速生产,完成20小时之内发货。这就对制袜工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体化智能袜机可通过内置芯片,一目了然地显示当天生产计划、批次、产量、次品情况、开机和故障情况。其他生产流转、仓储、原料、辅料、成品数据也都在此基础上进行实时统计、展现。

诸暨某大型袜企一体化袜机车间。

袜机升级和车间数字化需要企业投入百万乃至千万的成本,同时益处也是显著的:

第一,提升了袜品的质量。一体化袜机生产的袜子无须将袜子头、身缝线,故没有棱线,平整舒适度更佳。

第二,减少了制造环节的人工成本,因为去除了缝头等工序,以及一体机自动化程度更高,一人可同时看管20台生产中的一体袜机。此外,数字化车间也减少了负责各道工序上人工登记、统计的人手。

第三,数据和信息反馈更及时、准确、直观,便于生产对市场快速做出反应。

第四,大唐街道官员强调,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也有助于“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这是大唐袜业最重要的海外客户的期望,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调研过程中,当地基层政府的几位官员或工作人员,给澎湃研究所研究员留下深刻印象。他们时不时提及“服务型政府”的自我定位,要给企业包容、宽松的营商氛围,不越位、不添乱,在底线之上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做。在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数字化转型)的互动中,大唐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势”就形成了。

结语

总体来说,经历近十年,大唐袜业转型升级已初见成效。就其经验,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基于调研认为,这在于市场主体的自发力量,在开放环境下被激发,以及政企之间的良性互动。

这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是其所在区域“浙江模式”的延续、彰显。经济学者冯兴元曾总结“浙江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解决模式、自发自生发展模式和自组织模式。在其中,政府的作用虽重要,但起着促进性的、辅助性的、倡导性、主持性的作用,而不是经济管理作用;其活动限度必须遵循与市场一致的原则。

同时,大唐袜业的案例也体现了产业集群的特点。产业集群发展往往具有一定的惯性和封闭性。但由于大唐袜业地方嵌入性较弱,且具有高度的人口流动性(外地人口占比超过户籍人口),该产业集群不乏“新鲜血液”。在开放条件下,一旦出现创新(不仅指技术工艺创新,还包括产品、商业模式、管理创新等),在集群效应下,其学习、扩散效应将会是裂变式、加速度的。

此外,大唐袜业转型升级也有其条件。一是浙江地区重视“富民经济”的传统,使其能顺利度过转型期的阵痛——例如疾风骤雨般的“六大专项整治行动”,使得不少企业关闭或亏损。其二,作为一个日常消费产业,袜业具有较强的经济韧性,对周期不敏感,在世界经济波动时,维持相对乐观的前景。近两年,大唐袜业外贸出口和内销均在稳步增长。

当然,大唐袜业的升级远未完成。上述改变可能限于局部,制造、设计和品牌营销能力的真正提升还需要更多人才资源支撑。而在海外市场和价值链上的跃升,还需要在跨境电商等领域有所突破……如何让中小企业主动摆脱全球价值链低端位置,仍是一项长久的难题。

设计 白浪

——————

《浪尖报告》,深化长三角产业协同,推动上海与40城深度对话合作。

由澎湃研究所团队主理,传播关键信息,支撑政商决策,探索合作机会,实现优质传播。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