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典货源网!

免费发布信息

位置:万典货源网 > 新闻资讯 > 综合信息专题 >  "高薪"招聘暗藏猫腻 网约车市场乱象如何治? 价格集体跳水!

"高薪"招聘暗藏猫腻 网约车市场乱象如何治? 价格集体跳水!

来源:网络收集仅供参考

2024-10-26 22:33:43|已浏览:13次

"高薪"招聘暗藏猫腻 网约车市场乱象如何治? 价格集体跳水!茶饮重回“10元以下” 

"高薪"招聘暗藏猫腻 网约车市场乱象如何治?

近日,有求职者投诉称,在招聘网站上,被高薪、高福利/吸引来上海从事网约车工作,结果在缴纳了押金、管理费,开始跑上网约车之后却发现,现实和广告中的高薪相去甚远,如果想离开,甚至还得倒赔钱。

今年2月底,吕先生在招聘网站上看到某企业的网约车司机招聘广告,保底一万还能按周结算,优厚的待遇让吕先生果断从江西老家赶来上海入职。企业声称:“一天600元流水差不多8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

而去报到时,企业告知,要想跑车,需要先缴纳几千元的押金和服务管理费。同时还要求,吕先生必须每个月完成流水指标1万8千元,按30天来算的话,也就是每天至少要跑到600元。但开始接单以后,吕先生傻眼了。“一般的话要十四五个小时才能跑得到600元,我们吃饭都来不及吃,跑不到就说你违约,按一天398元算,还说要扣违约金。”

而当吕先生要对流水进行提现时,默认的收款方显示为公司,他连续跑了12天后,7786元的流水全部提现到了公司法人郑某的账户。但当他去公司要求结算提现时,又被告知他违约了,不仅押金不退,跑出来的流水也要用来缴纳违约金。随后,对方还表示可以让他转岗做人事,帮助公司继续招聘司机,来抵扣违约金。

吕先生的情况还不是个例,也有人有类似遭遇。杨先生和曹先生表示:“就是叫你先交10000元押金。”“每一个月要跑到650单,如果跑不到,他还要扣你1000元的违约金,最后跟他们算账的时候我竟然是倒贴钱的。”

实际上,根据上海的相关要求,非沪籍驾驶员不能申请本市网络预约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质。那么,企业是如何套路这些司机跑上网约车的呢?

记者以应聘为名,联系上了招聘吕先生的企业。对方表示,外地车、外地驾驶员,哪怕是有过违规记录的,他们都有办法帮忙注册,让驾驶员刷脸登陆平台、上路跑单。对方称:“比方说苏M的车也可以,公司帮你做账号,后台技术部门会收一个账号费用。”“可以用别的帐号或者用公司帐号,给那些有案底的人跑车,因为有案底的是注册不了账号的。”

类似的网约车高薪招聘“陷阱”并不少见。

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不少网友反映应聘网约车司机时遭遇陷阱,涉及“租车公司以高薪职位诱导求职者高价租车”、“应聘网约车司机被贷款买车”等。

基于网约车市场的不断发展,聚合打车平台剧增,然而,其参差不齐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也导致了行业乱象丛生。比如,低准入门槛加剧行业饱和、用“高薪”套路司机扣流水、层层抽佣、推出上班模式强制扣押金等。

而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挂靠在聚合平台下的部分平台租卖平台证是根源。业内人士表示,有不少小平台并不具备网约车运营牌照,但在利益驱使下,它们以几十万到上百万甚至千万不等的价格租赁或转卖网约车运营牌照,再通过聚合平台提供打车服务。

此前上海嘉定检察院发布过类似案例,某汽车租赁公司以高薪等内容吸引司机应聘,来侵吞他们的押金和流水费,被告最终因诈骗罪 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今年5月,成都某网约车公司因涉嫌合同诈骗,存在55起司机报警事件,被警方设立警示牌,提醒司机注意合同风险。

事实上,当前,全国网约车行业的从业者已不是一个小数字,部分地区的市场早已趋近饱和状态。

今年4月,深圳发布网约车行业运营动态与风险提示,表示深圳网约车市场已趋于饱和;重庆也发布了第一季度网约车投资经营风险提示,称车辆运力已远超实际需求。而在去年,三亚、珠海、济南、遂宁等城市就已先后发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风险预警的通告。上海更是早在去年7月就已宣布,暂停受理办理网约车运输证相关业务。

记者了解到,上当受骗的司机不少都来自外地。但根据2016年出台的《上海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若干规定》,非沪籍驾驶员不能申请本市网络预约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质。而去年6月,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约车平台企业经营行为的通知》里也明确要求不得新增未取得许可资质的人员从事网约车运营。

网约车平台在明知运力饱和,且有相关规定不再派发网约车运输证的前提下,仍然允许相关企业以这种方式运营,对于这些涉嫌违法的行为到底该如何约束?上海市政协委员、律师张玉霞表示,用高薪、包路费、包住宿为诱饵,吸引一些外地司机加入网约车行业是比较常见的套路,相关企业和司机甚至没有正规的劳动关系。而企业作为劳动单位向员工发放工资,本来是法定义务且是强制性义务,如果企业层层“抽佣”,或以租赁为由收取高额押金或服务费,这些行为都涉嫌违法。

张玉霞说,网约车平台应当承担起平台管理者、监督者的角色。对于行业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去反映,保障各方的权利,去推动行业的良性发展。比如,网约车平台应加大对汽车租赁企业的监管审核,如果排查当中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根据相关规定予以清退。监管部门和相关聚合网约车平台要拿出更具针对性的规范举措,为网约车司机“扫雷”,引导行业有序运行。张玉霞同时提醒,网约车驾驶员应仔细查看合同条款,谨慎签约,谨防自己上当受骗。

看看新闻记者: 陆熠 陈昱卉 翟静

编辑: 陈昱卉 翟静

责编: 李丹

发布于:辽宁


价格集体跳水!茶饮重回“10元以下”

每经编辑 毕陆名

天气炎热,一杯清凉的茶饮是很多人最好的“解暑神器”,十步一家奶茶店的今天不少网友发现,曾经动辄二三十元一杯的茶饮价格真的被打下来了!

奶茶“10元以下”时代来临

据浙江之声8月12日报道,傍晚,杭州湖滨商圈的多家奶茶店一片忙碌。正和闺蜜逛街的市民小蒋是个“奶茶控”,她说,今年夏天发现很多奶茶都降价了,最便宜的10块都不到。“我以前觉得喝个奶茶是奢侈品,因为随随便便一杯就是二十几块钱,但现在发现它的价格好像普遍都比较便宜了,十几块钱可以买一杯,现在有一些团购优惠券,几块钱也能买到。”

图片来源:社交媒体截图

不知不觉间,“10元以下”成了各大新茶饮品牌“厮杀”的重点区间。一直在低价区间深耕的蜜雪冰城,凭借4元柠檬水、2元冰激凌、1元冰杯等,早已把很多消费者“圈粉”。书亦烧仙草推出新品,售价大都在10元以下。部分地区,古茗柠檬水从10元降至4元。茶百道的酸奶紫米露折扣后只要2.9元一杯,喜茶也曾推出限时活动,“纯绿茶妍后”4元一杯。

图片来源:社交媒体截图

图片来源:社交媒体截图

某高端茶饮品牌经营商邱先生在杭州有4家奶茶店,他坦言,“价格战”对利润空间的压缩十分明显。此外,他还表示,“横向对比品牌的话,如果他一直出新品、搞活动,你不出策略的话,当消费者习惯别人的时候就不习惯你了。”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认为,“价格战”迎合了当前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行为习惯。

“现在基本上降价的都是头部企业,因为它的供应链已经很完整了。一些单店或者说你的议价能力不够强,你就熬不下去,其实这一轮降价是一个洗牌的过程。”朱丹蓬指出。

茶饮市场规模超千亿元

据《2023~2024中国茶饮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新中式茶饮市场规模达1933亿元,同比增加15.7%;预计2025年该市场规模将逼近2500亿元。千亿赛道机遇不断,新茶饮加盟生意火热,门店数量激增,新茶饮公司们从早期的野蛮扩张走向规模化和资本化。2023年,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四家企业先后赴港IPO;目前,茶百道已于今年4月成功上市,成为继奈雪的茶后的“新茶饮第二股”。

头部企业走进资本市场,将有继续降低加盟门槛的资金能力,独立茶饮店生存空间承压。2023年,部分品牌开始大规模闭店,逐渐退出市场;未来,一些不具备竞争优势的茶饮品牌将陆续被市场淘汰,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升。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据招股书整理统计,2023年前9个月,蜜雪冰城共关闭加盟店856家,期初加盟店总数为28929家,闭店率为2.96%,在四家茶饮公司中表现最好,意味着加盟蜜雪冰城的风险相对其他品牌而言更小。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去年闭店率分别为3.97%、3.46%、5.68%(沪上阿姨数据为去年前9个月)。

若将时间线拉长至最近三年(2021年—2023年),可以看到四家茶饮品牌的闭店率变动。

蜜雪冰城最近三年闭店率分别为4.61%、3.49%、2.96%(去年前9个月),逐年下降;古茗分别为5.01%、6.01%、3.97%,波动下降。

茶百道近三年闭店率分别为0.58%、1.5%、3.46%,平均闭店率仅1.85%,是四家公司中最低的,但也是唯一一家闭店率逐年上涨的;沪上阿姨2021年和2022年闭店率为10.6%、10.59%,但在去年前9个月下降至5.68%,意味着公司品牌竞争力和运营能力有显著提升。

整体来看,茶饮店的门店规模越大,闭店率越小,门店规模最大的蜜雪冰城,加盟风险相对更低。《2023—2024中国茶饮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茶饮是餐饮行业中连锁化率最高的一个品类。2023年,中国茶饮行业连锁化率高达49.1%,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51.6%,届时独立茶饮店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

与此同时,不少品牌纷纷“出海”,追求更广阔的市场。如蜜雪冰城,海外门店数量已近5000家,多数在东南亚。COCO都可和贡茶已进入英国市场。喜茶重点发力欧美市场,已经进入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据浙江之声报道,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说,“出海”考验着新茶饮品牌跨国经营的综合实力。“对市场要有精准的分析,还要求品牌有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而且需要不断的转型升级。”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浙江之声、国际金融报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