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6 15:11:26|已浏览:7次
达仁堂出售中美史克股权,赫力昂加码中国保健品市场 大牌争抢植物源纤维,中国引领世界纺织材料新潮头,
达仁堂出售中美史克股权,赫力昂加码中国保健品市场
界面新闻记者 | 陈杨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9月27日晚,老字号达仁堂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天津医药拟分别转让持有的13%、20%中美史克股份,受让方为赫力昂(中国),交易价格分别为17.59亿元、27.06亿元。该交易完成后,达仁堂、赫力昂(中国)、赫力昂(英国)分别对中美史克持股12%、33%、55%。
9月30日,达仁堂收盘价报35.50元/股,涨10.01%,当下市值273.4亿元。
实际上,这笔交易可以说是各取所需。达仁堂前身为中新药业。本次交易的目标公司中美史克即是中新药业和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GSK)的合资公司,主营OTC(非处方药)和保健品业务。受让方赫力昂则是GSK和辉瑞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也承接了前两者的保健品业务。
换而言之,本次交易可以看作是中药公司达仁堂逐渐淡出OTC和保健品领域。同时,以OTC和保健品为主业的赫力昂则加码中国市场。
据本次公告,以2024年5月31日为基准日,审计结果显示,中美史克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0.09亿元,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价值为99.96亿元,增值率890.41%。以此计算,达仁堂本次17.59亿元的交易额较资产评估价值溢价约35%。
另外,2023年和2024年1-5月,中美史克营收分别为35.8亿元、15.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8亿元、3.25亿元。
达仁堂称,由此,该交易可为公司股东带来可观的财务收益。以17.59亿元的交易价计,预计影响公司当期投资收益约17亿元,预计增加交易发生会计年度所得税后净利润约14.4亿元。
另外,公司提到,该交易符合聚焦主业的思路,交易资金可用于业务扩张,包括但不限于并购、研发、市场拓展等项目。
实际上,自控股股东天津医药2021年完成混改以来,达仁堂也在变革之中。2022年,除了为凸显老字号品牌,从“中新药业”更名为“达仁堂”,公司还整合了营销平台,推出“三核九翼”的产品矩阵,包括核心产品速效救心丸、京万红软膏、牛黄清心丸等。
此外,除本次淡出OTC和保健品领域,达仁堂聚焦主业的动作还包括开始退出低价值的医药商业业务。同在2024年9月,公司公告称,拟以全资子公司中新医药全部股权作价,以增资形式装入天津医药全资子公司津药太平医药。
这其中,中新医药、津药太平医药均为医药商业公司。换而言之,借此交易,天津医药整合了集团内部的医药商业资源,达仁堂也将部分摆脱这块“累赘”业务。
不过,前述动作反映在业绩层面或还需要时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H1,达仁堂营收分别为82.49亿元、82.22亿元、39.65亿元,分别同比变动19.42%、-0.33%、-3.02%。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2亿元、9.87亿元、6.58亿元,分别同比变动12.05%、14.49%、-8.97%。
而对赫力昂来说,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中美史克都颇为重要。
早在赫力昂成立,以及美国史克、英国必成、英国葛兰素先后合并成现在的GSK前,中美史克就于1984年成立,与无锡华瑞、上海施贵宝、西安杨森等一起,成为最早一批外国药企在华设立的合资公司。
这批先行者给当时的中国医药市场带来了全新的药品、技术和商业、管理理念。一位1994年入行的药代曾在接受行业媒体赛柏蓝采访时表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行内有句话叫“中美史克的广告、杨森的会、施贵宝的代表跑断腿。”
正是借强大的营销力量,中美史克的止痛药芬必得、皮肤感染药百多邦、感冒药新康泰克等OTC产品为国人所熟知。
2022年,GSK剥离OTC和保健品业务时,新成立的赫力昂在中国除了承接中美史克的产品,还拿下了辉瑞的善存、钙尔奇等知名保健品。同年7月,赫力昂在纽交所上市,并创下欧洲近十年来最大IPO。
不过2024年H1,赫力昂营收、经调营业利润分别为56.94亿英镑、11.51亿英镑,分别同比变动-0.7%、0.8%?,可以说是原地踏步。
相较之下,亚太区表现较为亮眼,其收入13.21亿英镑,占比23%。该部分有机收入增长3.5%,且是在2023年同期中国市场高基数的背景下。其中,钙尔奇因中国市场的表现而两位数增长,百多邦在中国也有两位数增长。另外,中报显示,中美史克业务约占赫力昂在中国业务的40%。
当期中报还提到,公司电商收入增长21%,占比升至11%。其中中美两个最大市场收入分别增长25%、19%。由此,这或都是赫力昂(中国)溢价收购中美史克股份的原因。
另据赫力昂2024年中报,中美史克的合资协议本于2024年9月到期,但已延长至2025年6月。由此,本次收购中美史克股份也可看作是处置合资公司的一个过程性动作,未来,赫力昂也可能完全拿下中美史克。
发布于:北京
大牌争抢植物源纤维,中国引领世界纺织材料新潮头
近二三十年,中国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当前,我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应用科技、面料创新水平与日俱增。
其中,植物源纤维一直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公开数据显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植物源纤维生产国,产能占据全球市场的70%以上。然而,多年来其关键原料高度依赖进口。仅去年,我国就进口了超过300万吨溶解浆(植物源纤维的重要上游原料),进口依存度高达90%。
今年5月,这一局面迎来重要突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峰团队宣布,成功从木材中高效分离纤维物质,并将这一成果发表在了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引发全球关注。该团队所分离的主要物质之一便是植物源纤维。这一创新将有望大幅提升我国植物源纤维的生产效率,并为产业应用开拓全新发展空间,助力我国在该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自主可控。
植物源纤维:打破传统纺织材料的局限
植物源纤维,是指从植物中(如木材、竹子等)提取的材料,源于天然,优于天然,归于天然。
这种突破性材料,相较于传统材质,从安全性到体感,实现了全面超越,并有着广袤的潜力可被发掘。
植物源纤维在安全性上的一大亮点就是0农残。相较于棉花种植过程中为防治病虫害而喷洒农药,植物源纤维从原材料获取到工艺流程均绿色环保,无杀虫剂农药污染,从根本上杜绝了农残问题。
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是植物源纤维的另一特点。以植物源纤维为原料制成的止血材料已经被广泛用于伤口敷料等医疗领域,可用于术中减少出血,7-15天左右便可被人体安全吸收。研究人员还发现,以植物源纤维为原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软骨的核心材料,性能甚至优于人体软骨,为关节损伤患者带来福音,也足以表明其过硬的安全特性。
在日常应用中,相较于棉等传统材质,植物源纤维在体感上表现出色。由于长度均匀,吸湿性好,韧性佳,13%的含水率更接近人体皮肤表层适宜含水率,故植物源纤维制成的衣物穿着亲肤舒适,制成的洗脸巾也亲肤柔软。
事实上,这种纤维已经被包括爱马仕、Babycare、华伦天奴等在内的国内外高端品牌纷纷应用,并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和认可。
实践出真知,不少新手妈妈在为宝宝选择贴身衣物和护理柔巾时,也倾向于选择以植物源纤维为原料的产品,可以有效避免擦拭过程中对宝宝肌肤的伤害,保护宝宝肌肤的天然屏障。
中国的骄傲:世界级难题突破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植物源纤维生产国,产能占据全球市场的70%以上,但在原材料上依赖进口。究其背后,如何高效地从木头中分离纤维素纤维始终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工艺的创新,尤其在中国科研学者的努力下,这一难题正在逐步被攻克。
2024年5月,王峰团队成功研发了催化木质素芳基化的三素分离(CLAF)技术。这项研发成果,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将显著提升植物源纤维的提取效率。这不仅有望让中国破除植物源纤维原料进口依赖、位列国际纺织领域的第一研发梯队成为现实,也让消费者广泛使用植物源纤维产品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植物源纤维正在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更广泛地融入当代生活,突破了以棉为代表的传统面料如农药残留、易掉絮等先天不足,以绿色环保、柔软亲肤的过硬特性诠释“产品为王”,正进军母婴、服饰、日常消费品等各领域,逐步取代以棉为代表的传统纺织材料的市场份额。
从科学研究到商业应用,植物源纤维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中国“科技强国”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高端服饰、母婴护理,还是在医疗领域,植物源纤维都以其强大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展示着“中国智造”的世界影响力。(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