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典货源网!

免费发布信息

位置:万典货源网 > 新闻资讯 > 综合信息专题 >  中国“头号包租公”,靠收租年收入300亿,躺赢香港第一富豪

中国“头号包租公”,靠收租年收入300亿,躺赢香港第一富豪

来源:网络收集仅供参考

2024-10-26 15:10:14|已浏览:5次

中国“头号包租公”,靠收租年收入300亿,躺赢香港第一富豪 32.33万亿元、同比增5.3% 从前三季度外贸数据透视中国经济发展亮点 

中国“头号包租公”,靠收租年收入300亿,躺赢香港第一富豪

在香港,富豪的故事总是充满着传奇色彩,他们或是白手起家,抓住时代机遇,或是凭借家族荫庇,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攀登。

而吴光正,这位被外界称为“香港第一包租公”的商业巨鳄,他的故事却更像是一场豪门迷局,充满了机遇与挑战,选择与牺牲。

他从一个籍籍无名的银行职员,跃升为坐拥千亿资产的商业巨子,这其中,固然有“豪门赘婿”的身份加持,但更多的是他精准的商业眼光、过人的胆识和魄力,以及在家族利益与个人理想之间做出的抉择。

吴光正的人生,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凡。

他出生于1946年的上海,父亲是一位在德国留学归来的著名建筑学家,家境优渥,从小便接受着良好的教育。

5岁时,举家迁往香港,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也为他日后的商业帝国埋下了伏笔。

中学毕业后,吴光正被父亲送往美国俄亥俄州读高中,随后进入辛辛那提大学攻读建筑学,子承父业,似乎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此刻悄然转向。

在美国求学期间,吴光正接触到了金融领域,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敏锐地察觉到,相比于相对稳定的建筑行业,金融领域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更能满足他内心对财富和成功的渴望。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原本的专业,转而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顺利加入常春藤联盟组织。

这段经历,不仅为他日后在金融领域的驰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开启了通往豪门之路的大门。

1970年,在常春藤联盟组织举办的一场舞会上,24岁的吴光正邂逅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女人——包陪容,华人世界船王包玉刚的二女儿。

一个是年轻有为的金融新贵,一个是出身豪门的大家闺秀,两人在舞池中相遇,仿佛命运的安排。

相同的成长经历,相似的文化背景,让两人迅速找到了共同话题,彼此吸引。

随着了解的深入,他们之间的感情也逐渐升温,最终走到了一起。

这场婚姻,对于吴光正而言,无疑是一次命运的转折点。

他获得了进入包氏家族企业的入场券,也站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资源。

然而,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

作为“豪门赘婿”,他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家族内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还有来自外界审视的目光和质疑的声音。

要想真正融入这个家族,获得认可和地位,他必须证明自己的能力,展现出超越“包玉刚女婿”的价值。

婚后第二年,在包玉刚的安排下,吴光正正式进入包氏家族企业,担任环球船运集团董事。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表明包玉刚已经开始接纳这位年轻的女婿,并有意培养他成为家族事业的接班人。

然而,吴光正深知,要想在这个家族企业中立足,仅仅依靠岳父的信任和支持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拿出真本事,做出一番成绩,才能赢得家族成员的尊重和认可。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上世纪70年代末,香港经济腾飞,人口激增,住房需求水涨船高,房地产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李嘉诚、李兆基、郭得胜等一众地产大亨纷纷崛起,成为香港新一代财富的象征。

吴光正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时代机遇,他凭借着对金融市场的敏锐嗅觉和对香港经济形势的精准判断,力排众议,建议岳父包玉刚进军房地产行业,并将目标锁定在了当时香港最大的码头——九龙仓。

九龙仓,这块位于香港最繁华地段的黄金宝地,拥有着巨大的升值空间,也吸引了无数商界大佬的目光,其中就包括当时已经声名鹊起的李嘉诚。

然而,李嘉诚的收购计划遭到了九龙仓大股东怡和洋行的阻击,最终只能选择放弃。

此时,吴光正看到了机会,他向包玉刚详细分析了九龙仓的投资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并提出了详细的收购方案。

包玉刚对这位年轻的女婿刮目相看,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出手收购九龙仓。

1978年9月,在一场看似平静的会面中,包玉刚与李嘉诚达成协议,以3亿多港元的价格收购了李嘉诚手中持有的1000万股九龙仓股票,成为九龙仓的第一大股东,正式拉开了这场豪门争夺战的序幕。

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吴光正展现出了过人的胆识和谋略,他运筹帷幄,协助岳父包玉刚与怡和洋行展开了一场长达两年的股权争夺战。

1980年6月,怡和洋行率先发难,宣布以高价回购九龙仓股票,试图以此逼退包玉刚。

面对对手的突然袭击,吴光正沉着冷静,他深知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不仅关乎着家族企业的利益,更关系到他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声誉。

他当机立断,一方面紧急联系岳父包玉刚回港主持大局,另一方面则积极奔走于各大银行,筹措资金。

最终,在汇丰银行的支持下,包玉刚以更高的价格成功反击,赢得了这场旷世之战的胜利。

“九龙仓大战”的胜利,不仅让包玉刚获得了“世界船王”的美誉,也让吴光正一战成名,奠定了他在家族企业中的地位。

他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赢得了岳父包玉刚的信任和器重。

从此,他不再仅仅是“包玉刚的女婿”,而是成为了包氏家族企业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开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迎接更大的挑战。

九龙仓的控制权之争只是吴光正商业版图的起点。

1981年,随着包玉刚在海内外事业的不断扩张,吴光正被委以重任,出任九龙仓总经理,开始全面负责集团的运营和管理。

他深知,要想真正掌控这家庞大的企业,仅仅依靠家族的荫庇是不够的,他需要展现出超越前辈的魄力和远见,才能带领九龙仓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吴光正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九龙仓的业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果断砍掉了传统的港口、仓储等业务,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当时方兴未艾的商业地产领域。

在他看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商业地产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而九龙仓所拥有的那些位于黄金地段的土地资源,正是发展商业地产的最佳选择。

1987年,吴光正将九龙仓旗下所有临街物业进行整合,打造了香港第一个大型购物中心——海港城。

这个占地40多万平方米,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商业巨舰,一经问世便成为了香港的新地标,也成为了吴光正商业帝国的基石。

1990年,吴光正再度出手,将九龙仓旗下位于铜锣湾的一处旧电车厂改建成了香港时代广场。

这座高达48层的摩天大楼,不仅是香港的地标性建筑,更是成为了全球租金最贵的写字楼之一。

时代广场的建成,标志着吴光正的商业帝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让他成为了香港地产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然而,吴光正的野心并不止于此。

他深知,香港市场终究有限,要想实现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内地市场。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就开始布局内地,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投资兴建了多个大型商业地产项目,为九龙仓的内地扩张奠定了基础。

2006年,吴光正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九龙仓一半的资产投入内地市场。

这一决策,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质疑他放弃了香港这个成熟市场,也有人担心他无法适应内地复杂的商业环境。

然而,吴光正却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他坚信内地的经济发展潜力,也相信九龙仓能够在内地市场取得成功。

事实证明,吴光正的眼光依然精准。

随着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九龙仓在内地市场的业务也迅速扩张,其开发的多个商业地产项目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集团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如今,九龙仓已经成为了内地最大的外资商业地产开发商之一,其业务遍布全国多个主要城市,成为了吴光正商业帝国的重要支柱。

除了九龙仓之外,吴光正还掌管着另一家大型企业——会德丰集团。

这家原本规模不大的企业,在吴光正的带领下,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了香港最大的地产公司之一,其业务涵盖地产开发、酒店运营、零售百货等多个领域。

经过几十年的打拼,吴光正一手打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他的个人财富也水涨船高,成为了香港最富有的人之一。

2022年,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2胡润全球房地产企业家榜》中,吴光正以115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位列全球第四,成为名副其实的“香港第一包租公”。

吴光正名下还拥有一万多套房产,一年光收租就有300亿进账,“躺赢”香港第一富豪,还被戏称是中国“头号包租公”。

然而,对于吴光正而言,财富和地位并不是他人生的最终目标。

他曾说过:“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我的目标就是把企业做好,为股东创造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始终坚持低调务实的作风,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回馈社会,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2015年,吴光正宣布退休,将家族企业的管理权交给了儿子吴宗权。

这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并没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样,成为一个只知道享受生活的纨绔子弟。

相反,他继承了父亲的商业天赋和勤奋努力的精神,在接手家族企业后,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创新,带领企业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也证明了自己有能力承担起家族传承的重任。

吴光正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机遇、挑战、选择和传承的故事。

他出身豪门,却并非一帆风顺,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家族企业中站稳脚跟,并最终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业领袖。

他的一生,是香港经济腾飞的缩影,也是“豪门赘婿”的最佳注解。

信息来源:商业MMBA:《他是中国“头号包租公”,手握15645套房产,一年能收多少房租?》

独角Mall:《在香港拿下3000亿家产的,宁波男人》

真设计:《香港富二代,继承父母一万多套房,靠收租年入300亿》

商业人物:《比李嘉诚还会选岳父,他才是香港最大的“包租公”》


32.33万亿元、同比增5.3% 从前三季度外贸数据透视中国经济发展亮点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10月14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货物进出口稳定增长,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32.33万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出口18.62万亿元,增长6.2%;进口13.71万亿元,增长4.1%。

前三季度,历史同期首次突破32万亿元,各季度分别进出口10.15万亿元、11万亿元、11.17万亿元,都超过了10万亿元,这在历史同期也是首次。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分析称:“今年的外贸表现还是非常亮眼的,前三个季度进出口总额均超10万亿元大关,显示出我国外贸强劲增长动力。这背后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在于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全面提升,而我们的竞争力则来自于高度完备的制造业供应链、巨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的快速进步。虽然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动荡不定,不利因素很多,但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不断拓展的基础和保障。”

这两天,大连这家船舶公司一艘在建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停靠在码头泊位,近千名工人正在进行船舶舾装作业。在码头的另一侧,一艘LNG双燃料集装箱船正在做交付前最后的调试。这艘海上“巨无霸”采用天然气和燃油双燃料驱动,能够减少碳排放20%以上,减少100%的硫氧化物排放。

今年以来,在航运业脱碳转型的大背景下,辽宁的船舶制造企业正在推动主流产品转型升级,积极向全球提供绿色、安全、智能的绿色船舶,产品交付数量大幅上升。今年前8个月,大连地区船企共出口各类船舶货值12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3%。

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取决于供需两个方面

14日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有记者提问拉动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进出口能够保持稳定增长取决于供需两个方面。

需求方面,从国际看,最新的世贸组织报告上调了对全年货物贸易量增速的预测,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机构认为全球经济正在企稳,外需回暖为我国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前三季度,我国对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出口增长了4.2%,对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了12.3%、13.7%。

从国内看,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带动前三季度煤、天然气、铁矿砂进口量分别增加了11.9%、13%、4.9%。随着消费电子行业周期性上行,半导体制造设备、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模组等进口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消费市场延续平稳增长态势,特色水果、葡萄酒、服装等消费品进口分别增长了7.1%、28.9%、6.1%,有效对接了国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从供给方面看。当前我国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非常明显,创新让中国制造受到更广泛的青睐。

前三季度我国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四成

发布会上,海关总署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明显。

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优化,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4成。机电产品出口11.03万亿元,增长8%,占出口总值的59.3%。其中,高端装备出口增长43.4%,集成电路、汽车、家用电器出口分别增长22%、22.5%、15.5%。此外,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3.13万亿元,增长2.8%。

外贸经营主体保持活跃 民营企业较快增长

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各类经营主体保持活跃,民营企业实现较快增长。以拥有全国最大制造业集群的江苏为例,依托与海外国家之间的产业结构互补优势,外贸企业紧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风向,持续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今年以来,江苏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贡献不断增强,前9个月出口高新技术产品超8600亿元,同比增长约10%。

近年来,民营经济成绩斐然,进出口规模屡创新高。不仅如此,民营企业还成为引领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是我国高技术产品最大的进出口主体。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7.78万亿元,增长9.4%,占外贸总值的55%,提升2.1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9.53万亿元,增长1.1%,连续两个季度增长;国有企业进出口4.95万亿元,增长0.1%。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分析称:“民营企业已经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担当主力军的角色多年了。我想这主要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日益优化的经营环境,而对外开放的持续扩大帮助民营企业更好地学习、消化、吸收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跟上甚至部分引领世界产业发展的最新潮流。外资企业继续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开放既是我们坚持的国策,更是我们坚信的理念。中国将不断扩大开放,欢迎外资企业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中来,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实现增长

海关总署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外贸进出口保持增长势头,区域合作紧密、多元共进的国际市场布局继续优化。

这两天,云南这家食品生产公司内,工人忙着打包一批850公斤的袋装过桥米线,待海关检验合格后,将出口到英国。

过桥米线是当地传统特色小吃,经过加工升级后,承载着云南特有的饮食文化和历史底蕴,逐渐“出圈”走向世界。

在高效通关等措施助力下,今年1—8月,云南省出口即食、快熟产品同比增长28.7%,出口值同比增长23.8%。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市场多元化稳步推进,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实现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5.21万亿元,同比增长6.3%,占比提升至47.1%。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9.63万亿元,增长4.5%,其中对东盟进出口5.09万亿元,增长9.4%。同期,对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4.18万亿和3.59万亿元,分别增长0.9%、4.2%。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分析称:“我国外贸市场多元化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在新兴市场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这是我国政府和企业协力推进、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方面,我国政府积极与贸易伙伴商签各类贸易协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不断扩大朋友圈。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开拓意识强、市场策略活,不断开发新兴市场,使我国的外贸竞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