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5 15:10:05|已浏览:15次
价值投资是一种信仰——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读书笔记 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调查报告:过半投资者对未来12个月经济乐观,
价值投资是一种信仰——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读书笔记
最近拜读了李录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一书,感觉受益良多。李录是美籍华裔投资家兼对冲基金经理,喜马拉雅资本资本的创人,查理?芒格家族资产的主要管理者,巴菲特接班人之一。
作者认为价值投资是一种信仰,成功的投资人,大多数都离金融中心比较远,而且离得越远,业绩越好,比如说奥马哈。和北京、上海、纽约、香港这些金融中心的人交流越少越好,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交易理论说法其实都是杂音。为什么是杂音,因为投机最终的净结果是零。
书中有4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第一,股票是对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而不仅仅是可以买卖的一张纸。股票是一个制度性的观念。如果股权可以代表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在一个制度下,如果私人财产权能得到真正的保护,那么对私人财产的使用也就能得到保护,私人财产权也就能够自由交换。如果财产权不能自由交换,也很难成为真正的权利。
股票代表公司的所有权这件事看起来顺理成章,如拥有上市公司的股票我们就可以去参加股东大会,参与重大决策的投票;拥有上市公司的股票我们就可以通过分红分享公司成长的成果。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会这么认为,特别是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投票的时候根本没有改变结果的能力,是否分红也取决于大股东和管理层,小股东往往很难体验到自己的存在感。
认同股票是公司所有权的意义在哪?一旦你开始用所有者的角度来看生意的时候,你对生意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当你把自己视为拥有者的时候,你会瞬间充满了学习的动力。知识是慢慢积累起来的,要让兴趣和机会来主导研究,不要听到别人买了什么东西,才跟风去研究。
第二,安全边际。安全边际是由价值投资鼻祖格雷厄姆造出的词汇,最早是指投资标的内在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差值。而到了后来,巴菲特等人将这个词发扬光大。安全边际逐渐成为了一门投资哲学,体现的是利用更深的护城河,以尽量低的价格购买标的来创造更大的容错空间,降低风险。
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进行预测,而我们对未来无法精确预测,只能得到一个概率,所以需要预留安全边际。付出的是价格,得到的是价值。因为对价值不是很确定,所以要以尽量低的价格购入。
第三,市场先生。市场的存在是为了来服务你的,不是来指导你的。市场先生的情绪变化无常,有时候他对未来特别乐观,价格就叫得非常高;有时候他特别抑郁,价格就会喊得很低。绝大部分时间你可以对他完全忽略不计,但是当他变得神经质的时候,或者极其亢奋,或者极其抑郁,你就可以利用他的过度情绪去买和卖。
投资和投机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投资者预测公司本身未来的表现,而投机者则是预测股市中其他参与者在短期之内的行为。对投资者而言,如果投资的公司遇到一个可以累进、持续增长的经济,它的利润和投资回报会持续增长。而对投机者而言,如果只是猜测他人在短期之内的买卖行为,到最后只可能有一种结果:赢和输必须相等,也就是零和的结果——这个市场中所有的投机者买卖股票所获得的利润和亏损加在一起,其净值一定为零。这就是投机和投资最大的区别。
搞清楚了投资和投机的区别也就搞清楚了市场先生在哪里,只要记住投机归零的概念,就会明白为什么投机者没有长期的业绩,靠投机做不出长期业绩,也做不大。作者把投机者当作市场先生。如果你不愿意交信息剥削税,或者你不愿意靠收信息剥削税去生活,那你可能就要忍耐、坚持。我们要做价值投资者,最次也不能去投机而交了信息剥削税。
作者还谈到了指数投资,指数投资是属于投资者还是投机者?指数投资为什么也可以有长期回报?因为指数投资基本上就是全部投资者和投机者的总和,如果投机者最终的结果归零,那么指数投资的结果实际上就是投资者的净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指数投资可以有长期回报,但这种情况只可能在其经济体已经进入现代化的社会中发生。
我个人也是比较喜欢指数投资的,因为指数投资门槛低,无论是资金门槛还是技术门槛都很低。基本上有100多块钱我们就可以买到市场上的绝大多数指数基金。技术门槛低,体现在买指数不仅不用懂技术分析,也不用懂价值投资,只需要“傻瓜式”定投就可以了。其次,省心省力。不用盯盘,不用复盘,不用跟踪,可以每个月看一次就行。最后,高度分散,风险小。由于高速分散,相较于投资股票,投宽指基金只有系统性风险,没有非系统性风险。也就是说,不用担心财务造假,业绩下降,管理层或大股东变更,违法违纪等上市公司的个体风险。
但是关于指数投资为什么能够盈利这个问题,我之前想得没有这么深,只认为经济是不断增长的所以指数也应该不断上涨,事实上这预设了指数会和经济走势同步的前提。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很多时候并不是这样。就拿中国股市来说,上证指数的最高点在2007年的6000多点,现在的GDP相比那时已经翻番,但是指数却只有那时的一半多。
指数是否能够成为经济的晴雨表很多程度上还取决于市场上的参与者,正如李录所言,指数投资基本上就是全部投资者和投机者的总和,如果市场的参与者都是价值投资者,指数的走势基本上是可以反映公司的价值的,而公司的价值基本上可以反映经济的走势。为什么2007年的6000点现在还没超过,正是因为在股市不成熟的阶段投机者太多,导致出现泡沫,股价透支了未来多年的增长。
第四,能力圈。投资人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力圈,然后在能力圈范围之内去作投资。能力圈就是要去预测所投资的公司未来大体的经济表现,亦即对公司基本面的分析。要弄清楚这个公司为什么赚钱、怎么赚钱、将来会赚多少钱?遇到竞争的状态如何?它在竞争中的地位如何?这个过程统称为建立自己的能力圈。
每个人的能力圈都不一样。每一个价值投资者的投资组合都不太一样,也不需要一样。你不需要跟别人多交流。你要投的东西也不会太多。因为每一件事情要想搞懂,都需要花很多很多时间,一支股票、一个公司也是如此。你最终建立起来的能力圈、能够大概率预测正确的公司一定很少,而且一定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如果它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你也不会花时间去研究。所以你的能力圈必定是在小圈里。真正能赚钱,不在于你了解得多,而在于你了解的东西是正确的。如果你了解的东西是正确的,你一定不会亏钱。
如果你要建立自己的能力圈,你投资的东西必须是你真知道的东西。正如彼得林奇所言,很多10倍股都来自于大家非常熟悉的公司,他举了沃尔玛、美国玩具反斗城等例子,事实上,中国这方面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格力、美的、海天味业等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品牌,都是股票市场的大牛股。
投资的本质就是,以足够低的价格买入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公司并长期持有,通过公司本身内在价值的增长以及价格对价值的回归取得长期、良好、可靠的回报。因为在自己能力圈范围内,所以才能估算公司的价值,才能预测公司的未来,因为低价买入,才会有足够的安全边际。
作者还谈到人的品性对投资的影响,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价值投资?价值投资人是不是有一些共通的、特殊的品性?第一点,他要比较独立,看重自己内心的判断尺度,而不太倚重别人的尺度。第二点,这个人确实能够做到相对客观,受情绪的影响比较小。第三,有极度的耐心,机会没来的时候就只是认真学习,但是机会到来的时候,又有强烈的果决心和行动能力。第四,对于商业有极度强烈的兴趣。这些品性中有一些是天生的,有些是后天的。如果不具备这些品性,该怎么办呢?不要强迫自己去做不擅长的事,可以选择把它交给擅长的人如买基金。
李录在《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一书中讲的东西实际上很多,我认为对于学习价值投资而言比较重要的是理解4个基本概念——市场先生和股票是所有权主要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做价值投资,因为投机是零和游戏,因为股票是对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而不仅仅是可以买卖的一张纸;安全边际和能力圈则涉及具体怎么做的问题,选择标的是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圈,买入时一定要考虑安全边际。
价值投资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核心就是找到股票的内在价值,当发现股票的价格明显低于内在价值时买入,反之卖出。但只有这个是远远不够的,价值投资不只是一个概念,而应该是一套体系,知常容认为价值投资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深入研究公司,对公司估值,在留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情况下买入。这一点是价值投资最核心的要求。在对公司估值时,一般采用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公司内在价值等于公司未来产生的所有自由现金流的折现总和”。这个标准是世界公认,理论界公认的最佳标准。
其次,是概率思维,适当分散。我们只能模糊地预测未来,所以我们的投资必须是能够应对模糊未来的。通常至少要买三只以上股票,最好5到10只低相关性的股票最好。
第三,是合理预期,长期投资。不要期望在股市暴富,快富。股市上做价值投资更多是资产配置,追求大概率的稳定收益。股市有风险,想赚快钱,就有更大的风险。
这一点是对做价值投资心态上的要求,价值投资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放低身段,踏踏实实做好公司研究,价值投资虽然不能每天给你贡献涨停,但是长期下来收益也可能是惊人的。
最后,紧密跟踪,即时调整。世界是运动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公司的内在价值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买入股票后,并不是就一劳永逸了,反而要更加努力地跟踪公司的最新变化。根据最新的变化,调整我们对公司的估值,然后决定自己的操作。
价值投资之路漫长而曲折,巴菲特、林奇、李录等前辈们的书籍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参考和指引,但却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照搬照抄,因为我们面对的公司或者面对的市场并不一样。投资路上,往往成功者是运气和能力的结合,但我们能努力提升的也只有能力这一部分,多看公司财报,多了解公司的商业模式,及时跟踪等,运气的话,相信会眷顾有准备的人。
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调查报告:过半投资者对未来12个月经济乐观
观点网讯:7月17日,香港投资基金公会发布的一项投资者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对全球、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
其中52%的投资者对未来12个月的内地经济表示乐观,55%的投资者对未来12个月的全球经济表示乐观。
调查发现,香港投资者主要偏好投资香港、内地以及北美市场。72%的投资者在未来12个月最有兴趣投资的市场为香港,内地市场和北美市场分别有相应比例的投资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