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典货源网!

免费发布信息

位置:万典货源网 > 新闻资讯 > 综合信息专题 >  盲盒卡牌盯上学生市场,你家孩子买了吗? 热点快评:社区食堂的

盲盒卡牌盯上学生市场,你家孩子买了吗? 热点快评:社区食堂的

来源:网络收集仅供参考

2024-10-11 12:12:11|已浏览:9次

盲盒卡牌盯上学生市场,你家孩子买了吗? 热点快评:社区食堂的“菜品盲盒”为什么能火起来? 

盲盒卡牌盯上学生市场,你家孩子买了吗?

谷子等文创产品很流行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五光十色的盲盒、卡牌出现并进入我们的生活。作为潮流文化,盲盒经济已成为一种消费新风潮,深受中小学生和年轻人的热捧。日前,记者对呼和浩特校园周边盲盒卡牌销售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线上线下销售火爆

5月13~15日,记者走访呼和浩特市多所学校周边的文具店和多家大型商场的文创店,看到玩具盲盒、文具盲盒及卡牌等被摆放在显眼位置上。

在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周边的文具店内,在入口处摆放着数量众多的盲盒和各类卡牌,印有奥特曼、叶罗丽、小马宝莉等各类游戏和动漫人物的卡牌,特别受欢迎。放学时间,不少学生走进这些文具店,选购喜欢的卡牌和盲盒。

卡牌属于盲盒一种,是一种集换式游戏,拆开过程有成瘾性刺激,所以销量一直不错,同学间互赠礼品时也选择送卡牌和盲盒,价格从一元、五六元到几十元不等。

在凯德广场多家文创店内,琳琅满目的盲盒产品摆满了货架,有的店铺还专门售卖盲盒,手办、文具等各类物品也以盲盒的形式售卖,价格略高,以39元、59元、69元居多。

在线上平台,记者发现,盲盒、卡牌的销售更火爆。

低龄学生成主要购买群

抽取珍藏卡牌进行交换售卖……以“卡”会友,正成为中小学生社交方式之一。

5月14日,记者相继来到苏虎街小学、北垣街小学、金桥小学、大学路小学周边的文具店、超市、便利店等,这些地方都在售卖卡牌和盲盒,除经典卡牌外,还有时下流行热门的动漫和游戏主题卡牌,外形五彩斑斓,材质各异,价格从5元到100元不等。还有谷子(即漫画、动画、游戏、偶像、特摄等版权作品衍生出的周边产品,属于二次元相关产品)也深受学生们欢迎。

“我喜欢小马宝莉的卡牌,还分等级,等级越高越值得收藏。”大学路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女生告诉记者,从稀有级(R级)、超级稀有级(SR级),到极度稀有级(UR级),为了能抽到稀有卡,她花费了近800元。她还说,如今,这些卡牌和盲盒已经成为同学间的互动方式,交换卡牌,或者售卖。

记者采访发现,很多学生都将各种卡牌当成聊天、交流的一种方式,没有涉及的学生很难与其他人产生共鸣。此外,低龄学生成为主要的购买人群,尤其是在小学四五年级更明显。

购买成瘾家长忧心

小小的卡片和盲盒吸引着大小朋友的眼球。在凯德广场一家专门销售盲盒的店铺,记者看到,盲盒产品的外包装上,都标有产品出现的概率。一款盲盒手办包装上写到:常规款概率是1:12,隐藏款概率是1:144。有商家专门贴出销售说明:盲盒系列产品通常由常规款和隐藏款组成,隐藏款出现的概率,是基于每一特定盲盒系列全部生产数量设定的,即使整箱购买也无法保证一定含有隐藏款,例如,12款常规款+1款隐藏款生产配比为144:1,即每生产144个产品中有1个是隐藏款。

多家店铺在显眼位置贴出公示:盲盒是一种娱乐性购物体验,是惊喜和对未知的笃定,一经售出,概不退换。记者注意到,无论是盲盒还是集卡,要想买到隐藏款或者抽到心仪的卡片,都存在概率低的情况。背后引发的过度购买,引来家长担忧。

“我儿子特别爱集卡,几张卡片装在一个小袋子里,就要好几块,为集齐卡片或集到好卡,已经花了好几百,问题是,要集齐太难了,听说有人花了好几万也没能集齐。”家长孙女士对记者说,现在很多孩子都将各种集卡当成“谈资”,她的儿子几乎每周都要购买,还常和其他孩子交换。有的孩子间还互相攀比,为了能抽到心仪的卡片,会不停地去买,不仅花费高,还造成重复卡片过多,浪费严重。

王女士的女儿为了集盲盒已经花费上千元,为抽到隐藏款,甚至好几次整箱购买,令王女士很苦恼。“一个手办,装到一个看不见的盒子里,就价格不菲,而要集齐盲盒,几乎不可能。”王女士说,女儿迷上了买盲盒,还偷偷用自己的压岁钱网购,买回来的盲盒多数闲置了,“孩子自控能力差,消费观念还未成熟,买盲盒容易上瘾,幸好我严管了支付功能,否则不知道要花出去多少钱。”王女士担忧地说。

采访中,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在课余时间适度玩乐,只要不沉迷,应当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如果购买成瘾,就要及时引导。

引导理性消费是关键

当下的盲盒、卡牌经济热,其实是个别商家引导未成年人盲目消费的一个缩影,想解决这个现象,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桥小学四年级行政组长钱星认为,学生购买盲盒、卡牌是因为他们对其呈现的形象比较喜欢,同时也有从众心理,对此,学校在班会和德育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种游戏。首先,充分交流这款游戏的文明玩法,其次引导学生选择具有正面形象、社会正能量的人物作为主题,自行创作盲盒、集卡,让他们拥有自己的“限量款”“隐藏款”。最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钱星说:“小学阶段的孩子心智不够成熟,会有冲动盲目的消费倾向,教育他们了解物品的价值和意义非常有必要。也提醒家长,要帮助孩子们对需要购买的物品进行分析,而非一味地纵容去购买。家校合作,从而达到正确疏导。”

此外,加强校园周边消费环境监管也是不少家长的心声。5月15日,记者从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重点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整治校园周边违规销售“三无”盲盒、卡牌和有害出版物等。在检查中,执法人员也提醒商家:不得向未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和卡牌,如果销售,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

文·摄影/草原云·北方新报记者 刘 睿 刘 惠

原标题:盲盒卡牌盯上学生市场,你家孩子买了吗? 来源:草原云


热点快评:社区食堂的“菜品盲盒”为什么能火起来?

转自:中国环境网

上海市徐汇区的一家社区食堂最近火了。这家食堂从今年6月起推出了一款10元“菜品盲盒”,在每日午、晚餐就餐高峰期之后按时段售卖,售完为止。盲盒中的菜品是当餐现炒的,只要到了相应的销售时段,就由工作人员按荤素搭配盛好后以盲盒形式销售。据工作人员介绍,“菜品盲盒”每天出餐量约有二三十份,食堂的餐厨垃圾由原先每天平均大半桶减少到了现在的小半桶。如此看来,这家社区食堂的“菜品盲盒”不仅为前来就餐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物美价廉的新选择,而且有效减少了餐饮浪费。

实际上,类似的食品类盲盒在市面上已经不算新鲜事物,从本质上看,大部分是以盲盒形式包装销售临期食品。从“惜食魔法袋”小程序抢订烘焙饮品类“魔法袋”、在各大线下商超闭店前购买需要当日售完的打包促销食品等,已经成为不少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

盲盒之盲,恰恰既是卖点又是风险点。一方面,由于消费者事先不知道盲盒的具体内容,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正好契合了一部分人追求新鲜、有趣、惊喜的消费心理,愿意支付一定的价格以期获得物超所值的体验。另一方面,盲盒也容易成为食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盲区,加上如果消费结果没有满足消费者的期待,也有可能造成新的浪费。这让食品领域的盲盒既受关注又受争议。

既然如此,社区食堂的“菜品盲盒”为什么能火?笔者认为,与之前的商业模式不同的是,此次火起来的“菜品盲盒”是以社区食堂为扎根的土壤的。社区食堂本身自带着偏重公益爱心的属性,和政策补贴红利的关系尤为紧密,其功能定位并非以盈利为单一目的,而是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上海市的社区工作在全国范围处于领先水平,社区食堂已经比较普及,垃圾分类工作也成效显著,在便民服务、适老化改造方面走在前面,近期还出台了《关于推进本市老年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在上述有利条件之下,社区食堂提供的“菜品盲盒”还至少满足了以下几点:方便,社区食堂就位于人口密集的居民区,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和路程就可以到达,保证了客源。便宜,由于政策福利和功能定位等因素,社区食堂的菜品定价往往已经比在市面上吃顿大餐、定个外卖实惠多了,比亲民价格更加实惠的盲盒菜价,能贴合更多样化的消费水平,对于保洁、工人、快递员、外卖小哥等人群更是一个利好。需求,“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刚需,不管是除了吃饱更想吃好,还是到了饭点吃饱就好,在社区食堂都能得到满足。

社区食堂提供“菜品盲盒”的模式也避免了商业化模式下的一些弊端。社区食堂不用为了追求产品美观、品类丰富专门保持一定的报损率;不用花费更多精力维护平台关系和用户群体,不愁没有重复、持续的客源和消费习惯来支撑盲盒售卖;即使菜品保质期较短、需要即时食用,也不必担心存放、运输和配送等条件的限制;不必将“菜品盲盒”沦为吸睛引流的营销手段;品质和安全有一定保证。

概括来讲,社区食堂“菜品盲盒”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精准地匹配了供需关系,在原本强链接、强黏性的社区食堂(商家)和社区居民(用户)之间形成了更加良性的互动关系。这种模式虽然不一定能在每座城市广泛复制,却是避免餐饮浪费的一个非常生动具体的有益实践。食客吃得更划算,商家也避免了浪费,实现了双赢。最重要的是,达到了此举的初衷——对富余的食物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再分配、再利用,切实减少了浪费,也在火了一把的同时传递出了绿色生活的理念。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