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0 15:10:59|已浏览:23次
家长不会画画,如何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 四川美术学院举办第三届艺术遗产国际论坛,
家长不会画画,如何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
在孩子进行少儿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不懂美术也不会画画,怎么陪孩子学美术呢?让他自己画可以吗?”其实,孩子学习少儿美术也是需要家长陪伴的,但是需要家长注意陪伴的方式。那么,正确的陪伴方式又是怎样的呢?
一、陪伴但不干预
作为家长,首先请回忆一下你有没有在孩子画画的过程中说过这些话?“你画的这是什么呀?我怎么看不懂呢”“为什么画个绿色的云彩?你看外面的云彩是什么颜色的”“注意点,不要把颜色涂到外面!”... ...其实,这不是陪伴而是干预。家长或许以为自己是对孩子好,及时指出孩子的误区,但是,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孩子画画本身就是没有目的没有实物参考,天马行空的进行创作的。这时候,家长只需要无声的陪伴,孩子想怎么画就陪着他画,就像孩子的玩伴。
二、构建孩子的正确认知
孩子对画画的看法很容易受到大人的影响。家长如果在点评孩子作品的时候,出现“画的像”、“画的好”等话语,就会很容易让孩子误以为画画就是在纸上临摹自己看到的东西。但是,少儿美术教育的真正意义却与此相悖!少儿美术是没有标准的,没有画的好坏之说,就是让孩子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绪。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孩子的正确认知:画画就是画你所想,不用和别人一样。同时家长需要注意的还有外界环境对孩子影响,留意孩子的状态,保护孩子不要受到其他干预。
三、尊重孩子的创作成果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成果,不修改孩子的画作,不批评孩子的画作,不强加自己的意见在孩子的绘画中,尊重孩子的想法,把创作的权利交给孩子。成人世界预设的判断标准会让孩子缩手缩脚,逐渐地,取悦家长替代了孩子的创造灵感。尊重孩子的天性,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想象空间,他就有创造美的可能!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4-15岁,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最佳时期,以兴趣带动学习,以艺术启迪智慧,少儿美术教育被各大专家教授支持,成为培养孩子想象力的主力课程。希望美术教育坚持现代科学教育观念,从“科学的教育”出发,希望美术教育专业的教研团队以欧美著名教育家的著作为参考蓝本,融合互联网和多元美育的概念,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设置了幼儿启蒙、综合、专业、特色四大完善的课程体系,通过提升审美和塑造价值观,让孩子获得丰富多彩的人生。
(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用作学术交流,不作任何商业用途!)
发布于:山东
四川美术学院举办第三届艺术遗产国际论坛
转自:新华财经
为进一步促进艺术遗产学理、学科与话语体系建设,9月28日—29日,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与文学人类学研究会联合举办了“神话作为方法——第三届艺术遗产国际论坛”。国内外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50余位学者,从神话叙事、编码、思维、表征、图像、景观、转译、黑神话与元宇宙、活神话与数智化等维度,进行深入的呈现、讨论和反思。
主论坛由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张颖教授、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谢亚平教授主持。成立于2015年6月的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是国内最早以“艺术遗产”命名的科研机构。成立以来,团队以《中国艺术遗产论纲》(2017)为理论引领,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为组织平台,产出了一批艺术遗产相关的专著、论文和实践项目;搭建了“艺术与文化遗产”(本科/硕士)“艺术遗产”(博士)人才培养的贯通机制。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分会理事长、四川美术学院特评教授、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彭兆荣教授在《神话叙事的“历史真实”》中,梳理了人类学神话研究的7个代表学派,指出艺术遗产的博物学、人类学研究,是能整体性推动文明对话的学科。
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以《黑神话、戏悟空、人类学》为题,从神念、神仪、神语、神像、神戏五个维度,提出“再造”神话的洞见。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会长夏燕靖教授在《艺术史中的神话佐证意义》中,从东西方上古传说与圣人造物、神话与中华文明互证、神话与艺术史研究,论述神话的佐证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神话研究院叶舒宪教授以《文化文本论的两头效应:神话元编码,文创再编码》为题,说明元宇宙元编码的史前神话解码效应,和基于文化元编码解码效应的当下文创、文旅的虚拟现实再编码设计原理。复旦大学徐光启利玛窦文明对话研究中心学术主任魏明德(法国)教授以《“大地母亲”在世界各地艺术中的表现》为题,分享了西方艺术创作中“大地母亲”的跨文明书写。
台湾辅仁大学织品服装学院院长何兆华教授以《入土化龙:施洞苗族神话与服饰艺术表现》的民族志深描,凸显神话的能动性与再创力,强调神话讲述与展演的语境与功能。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教授在《异文化想象与再命名的传统》中,从“疑问、寻仙、想象”维度,在“历史、当代、未来”时空,以“马踏匈奴”的雕塑为例,反思中国雕塑传统的演进,精妙回应神话之于雕塑,之于艺术的价值。
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谭佳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汪建松、北京邮电大学黄悦教授、西北民族大学牛乐教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杨俪教授、四川美术学院张国云教授、实验艺术学院教授宋钢(意大利)、造型艺术学院刘彦瑢副教授等,均以“神话作为方法”为主题进行分享。论坛还设置了“神话思维与艺术创作、神话素材与艺术编码”平行论坛和硕博论坛。
据悉,艺术遗产国际论坛的召开,强化了艺术遗产学科的建设内涵,突出了艺术遗产学的优势特色,为四川美术学院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了新的话语平台。(戎玮祎)
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