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0 15:04:36|已浏览:6次
女子全家查出“吸血鬼病”基因,属家族性遗传尚无特效药 冒充名中医或其助理销售男性疾病“特效药”,9人团伙被警方捣毁,
女子全家查出“吸血鬼病”基因,属家族性遗传尚无特效药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乔芮)6月16日,“女子长期乏力全家查出‘吸血鬼病’基因”冲上热搜引发热议。52岁的林女士(化名)因乏力、精神差,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患有卟啉病(“吸血鬼病”),进一步检查后发现林女士和其丈夫,以及一双儿女全家四口人都携带“吸血鬼病”基因。
“卟啉病是一种罕见病,也称‘吸血鬼病’,根据发病机制该病分为获得性(散发性)和遗传性(家族性),而林女士全家患病的情况即为家族性,非常少见。”6月1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赵宏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该病尚无根治的特效药,该病重在预防,急性发作需及时处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赵宏正在日常问诊(图中非本文患者)。受访者供图
脸上、手上皮肤变黄,因乏力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花近一个小时,检查结果提示“贫血”……辗转多地求医的林女士于今年年初来到赵宏的门诊,通过住院进一步检查,结合高通量基因测序证实其FECH基因突变,属于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而就在不久前,林女士因病毒感染导致病情复发。
赵宏介绍,该病先天分为散发性和家族性,家族性卟啉病遵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携带双份突变基因的个体发病风险极高,林女士全家即为这种情况。而除遗传外,某些药物使用也可干扰血红素合成。
该疾病有三大主要症状,一是皮肤型损伤,表现为光敏感性皮炎,即光照后皮肤出现淤斑、皮疹或水泡。二是消化道症状,多表现为持续性,定位不清的腹痛,可伴有痉挛性疼痛,便秘、腹泻,呕吐等。三是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感觉异常,幻觉,昏迷,排尿功能异常,癫痫发作,呼吸肌麻痹,严重时危及生命;其他症状可有溶血,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肝硬化、衰竭或肝癌。
赵宏介绍,这种疾病可反复发作,疾病间歇期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平时需注意避免诱因出现,常见的诱因包括感染、劳累、应激、月经、妊娠、药物(如乙醇、巴比妥类、磺胺类、雌激素等)等。
“林女士症状较轻,通过补充大量葡萄糖治疗后迅速好转后,现已出院,并不影响正常生活,而其儿女由于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我们会进行定期随访,并告知其需要避免的诱因。”赵宏建议,轻症患者无需太过担忧,日常尽量避免阳光直射,使用防晒措施;可补充维生素D、β-胡萝卜素、阿法诺肽等增强皮肤抵抗力。急性发作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发布于:北京
冒充名中医或其助理销售男性疾病“特效药”,9人团伙被警方捣毁
互联网时代,不少人习惯通过网络寻医问诊,一些不法分子却从中看到了“商机”,通过假冒名中医夸大药效,设置骗局引诱病患“上套”购买所谓的“特效药”,以此牟利。
2024年8月28日,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练塘派出所接宋某报案称,其在家中上网时看到一则介绍某中医院治疗男性疾病的广告,宣称可以药到病除,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上了对方,对方自称是一位名中医,向其推销自家中药产品,并保证服用后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宋某听完后信以为真,便花了2000余元购买了一个疗程,但服用完一个疗程后并未达到对方介绍的功效,且收到的药品包装十分粗糙,其意识到可能是被骗了,遂报警。
嫌疑人话术 本文图均为 上海青浦警方 图
接报后,练塘派出所立即会同刑侦支队开展侦查工作,并联系相关机构对药物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显示这些药物并不具备任何对方声称可以治疗男性疾病的药物成分,仅仅是一些保健品或非处方药。民警随即对涉案的平台、资金账户等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很快就锁定了隐藏在背后的诈骗团伙。
在进一步开展侦查和深入研判后,民警发现这是一伙盘踞在外省市的诈骗团伙,有明确的人员、职责分工。9月上旬,在属地警方的配合下,青浦警方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一举捣毁了以崔某、马某为首的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查获大量作案使用的手机和电脑,以及各类药物。
冒充名中医及客户反馈引流
经查,崔某在网上了解到卖男性特效药比较赚钱,于是动起了歪脑筋,2024年4月下旬,其利用市民群众对此类隐私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的心理,与马某招聘张某、关某等7人作为销售,通过非法获取某中医医院医生的照片、行医资格证、营业执照等,让销售人员虚构自己为名中医本人或本人助理,通过引流添加男性客户,并利用事先准备的话术给男性客户进行虚假问诊,以“一人一方”、疗效佳、性价比高等噱头,兜售男性药品、保健产品。而这些所谓的高价“特效药”实际是从正规药厂购入的低价保健品或非处方药。截至案发,涉案金额超100万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崔某、马某因涉嫌诈骗罪已被青浦警方刑事拘留,张某、关某等7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青浦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