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9 08:51:54|已浏览:7次
国家终于辟谣了!这些食品可以放心吃!还有其他谣言怎么办? 心理教师送上“高考锦囊”助力考生从容迎考 “情绪波动很正常,其他人也一样”,
国家终于辟谣了!这些食品可以放心吃!还有其他谣言怎么办?
文:青烟小生a
编辑:苏叭叭
前言
你是否曾因一条朋友圈转发的"食品安全警告"而惊慌失措?
或是被某个"专家"的言论吓得不敢吃自己最爱的美食?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食品安全谣言如同病毒般迅速传播,让我们的餐桌变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
然而好消息来了!国家终于出手了!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第十五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推出《中国食品安全辟谣榜》,为困扰我们多年的食品安全疑虑画上了一个令人欣慰的句号。
从备受争议的味精到甚至影响生男女,从日常饮用的茶水到常见的大白菜,这份权威辟谣榜究竟交代了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被多少“谣传”蒙骗了?
振奋人心的“辟谣现场”
时间来到2024年9月25日,第十五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在京隆重举行。
经济日报社编委孙世芳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诚信尚俭、德法并举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讲话,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孙世芳首先代表经济日报社及中国经济网向出席论坛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欢迎。
他指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体形势持续向好。
围绕今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诚信尚俭 共享食安”的主题,孙世芳从媒体角度提出了三点建议。
他强调新闻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与引导作用,既要及时揭露食品安全问题,又要积极报道企业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
同时媒体要努力营造诚信尚俭的良好舆论氛围,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倡导诚信守法的经营理念。
此外新闻媒体还应主动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及时传播权威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澄清谣言,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素养。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 2024-9-26 孙世芳:诚信尚俭、德法并举保障食品安全
孙世芳特别介绍了经济日报社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工作。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经济日报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报理念,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并相关发布了十分仔细的“八大辟谣食谱”,让大家看了之后都表示恍然大悟,也许很多人都好奇揭秘的到底是什么东西的“谣言”呢?
影响生男女?常喝骨质疏松?
首先关于“弱碱性水”的谣言。
有人声称多喝“弱碱性水”能改变体质,甚至影响生男生女。
事实上这完全是一个伪命题,人体内并不存在所谓的“酸碱体质”,只有“酸碱平衡”的概念。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内体液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不会轻易发生酸碱失衡。
无论是酸性还是碱性水,都不能改变人体的酸碱平衡,更不可能影响生男生女,这种说法完全缺乏科学依据。
其次关于喝茶会导致骨质疏松的说法也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谣言。
信息来源:光明网 2024-9-26 经常喝茶骨质疏松?复原乳是假牛奶?《中国食品安全辟谣榜》了解下!
实际上目前并没有科学研究证实喝茶与骨质疏松之间存在直接关联。
相反茶叶中含有多种对骨骼健康有益的成分,例如茶叶中的钾元素可以减少钙的流失。
微量的氟元素有利于强化骨骼和牙齿,而茶多酚等抗氧化物质则可以帮助降低骨组织的炎症反应。
因此适度饮茶不仅不会导致骨质疏松,反而可能对骨骼健康有所裨益。
第三个常见的谣言是关于味精的。
许多奶奶辈的人会做饭少放味精,还经常嘱咐孩子们不要多吃,认为味精是化工产品,对人体健康有害。
然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是以碳水化合物(如玉米、淀粉等)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
在人体内,谷氨酸钠可以被代谢利用或转化为蛋白质的组成部分。
目前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味精对人体健康有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限量地使用味精,适量使用才是明智之选。
还有你平常的认知也要打破,“零添加”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复原乳是假牛奶?“零添加”是绝对?
第四个谣言涉及到复原乳,有人称复原乳是“假牛奶”,这种说法显然是对复原乳的误解。
复原乳是将干燥或浓缩的乳制品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获得的乳液。
这是国际上普遍使用的乳制品原料,同样可以为人体提供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素。
复原乳并非“假牛奶”,而是一种合法且安全的乳制品。
第五个谣言与“零添加”食品有关,一些消费者认为"零添加"食品就是健康的食品,这种观点过于简单化。
事实上“零添加”并非评判食品健康与否的唯一标准。
信息来源:济宁新闻 2024-9-27 味精有害健康?复原乳是假牛奶?八大食品安全谣言曝光!
只要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就不存在健康风险,我们应该科学认知食品添加剂,注重营养均衡,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追求"零添加"标签。
第六个谣言是关于大白菜的,有人认为大白菜长了黑点就不能吃了,这种说法也不准确。
大白菜长黑点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储存过程中由于时间长或湿度高引起的“白菜病”(细胞老化),二是大白菜常见的生理病害导致出现芝麻状斑点。
在这两种情况下,黑点都只是表面的“雀斑”,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当然如果黑点面积过大或有明显腐烂迹象,就不宜食用了。
市场中添加剂多了,很多人认为油的生产中也是添加了什么东西,事实到底是什么?油清白吗?
浸出油不好?蘑菇很多吸收重金属?
第七个谣言涉及到食用油的生产方法。
有人认为浸出法生产的油是化学方法加工的,对人体有害。
实际上浸出法是一种常用的食用油生产工艺,它使用溶剂(如己烷)将油脂从原料中提取,然后通过高温蒸发去除溶剂。
在严格的工艺控制下,溶剂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油是完全安全的,无论是浸出工艺还是压榨工艺生产的植物油,只要符合相关标准,其安全性是一样的。
最后一个谣言是关于蘑菇的。
有人声称蘑菇含有重金属,不能食用。
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和笼统。蘑菇是否含有超标的
重金属,主要取决于其培养介质、种类和生长环境等因素。
市面上销售的蘑菇大多是人工培植的,主要采用工厂化和设施化栽培模式,生长环境远离重金属污染源,通常不会出现重金属超标的问题。
这些谣言的传播反映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但同时也暴露出大众科学素养还有待提高。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 2024-9-26 中经评论:让食品安全谣言失去生存空间
面对纷繁复杂的食品安全信息,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警惕,多方求证,不轻信谣言。
同时相关部门和媒体也应该加强科普工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帮助公众建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健康、安全的饮食环境,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放心、安心的美食。
结语
在这个信息纷繁复杂的时代,食品安全谣言如同迷雾,常常遮蔽了我们的判断力。
我们应该认识到,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媒体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心理教师送上“高考锦囊”助力考生从容迎考 “情绪波动很正常,其他人也一样”
转自:深圳特区报
深圳新闻网2024年6月5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2024年高考时间即将开启,紧张?焦虑?担忧?别担心!”新安中学(集团)心理健康与生涯教育指导中心主要负责人、高中部心理科组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娟老师在谈及高考迎考、应考心态时表示,“每个生命都有无限的价值和可能性,每个学生都富有潜能和创造力,希望每一位学子都能够泰然自若地面对困扰,用乐观、积极的心态稳操胜券,在这场人生大考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她还为考生送上实用“高考锦囊”,助力莘莘学子以阳光心态从容以对。
布吉高级中学学子迎来高考倒计时。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通讯员 陈绪 李科军 摄
考前“小妙招”做好正向暗示
“高考前过度担忧考试结果,总爱胡思乱想怎么办?”刘娟老师表示,“巧了,我也会如此,这很正常。我们不妨乐观一点,模考考好了高考会更好,模考不如意是因为你的好运气要留到高考时才开启——胡思乱想的‘累’比解决问题的‘累’更耗能,如果无法控制,可以采用‘思维阻断法’,给自己一个时间,如放学后的17:35-18:00允许自己放纵思想,时间一到立刻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节奏。”
“高考前情绪起伏较大,焦虑不安怎么办?”刘娟表示,只有接纳情绪才能帮助自己重新投入备考。请积极暗示自己:“情绪波动很正常,其他人也一样”“无论我现在感受如何,都不会影响高考”“完全胸有成竹的感觉,很难拥有,我已经为高考做了充分准备”。心理学研究显示,开心的事能诱导出积极情绪、激发出创造性思维,那就找点让自己开心的事放松一下。
“高考前失眠、身体不舒服怎么办?”刘娟指出,每年都有类似情况出现,但“睡不好”不代表“考不好”,年轻人身体机能好,不一定需要睡足8小时,没睡好、哪怕身体出了点小问题都不可怕,一样可以答出好成绩——真正影响考试的不是突发状况,而是考生对这些状况的看法。
翠园中学的考生们冲过状元门。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通讯员 郑柔琼
考中“小动作”及时纾解心情
进入考场后心跳加快、头晕目眩、思维迟钝怎么办?首先,心态上要顺其自然,并暗示自己:这种状态很正常,只要我继续做题,这种反应很快就会过去。也可以给自己30秒做点什么,比如喝口水,含在口中30秒再咽;拧下笔盖,再装回去;也可以采用“眼动放松法”,在教室里找两个点,眼睛在两点之间快速移动10次,注意脑袋不要转动;或者捏紧拳头、绷紧腿部肌肉10-20秒后快速放松,体会从紧张到放松的感觉,帮自己进入平和状态。刘娟表示,学生也可以自己用习惯纾解情绪的行为来达到放松状态。
刘娟介绍,思路突然卡住也是考场常见现象,明明记得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心理学上称为记忆的“舌尖现象”。此刻,考生一定要冷静、放松,可以回忆所面临的问题与以往所学的哪些课程、哪些笔记及练习题有关,从而找到线索;也可以暂时放下,在后续做题过程中获得启发,往往能茅塞顿开。
精心“抗干扰”避免情绪消耗
“高考中总被噪音干扰怎么办?”“脑海中单曲循环怎么办?”“我真的出错了,可怎么办?”……
刘娟表示,高考中有考生会变得格外敏感,如,翻卷子声音、沙沙写字声、远处车辆声等,紧张、烦躁会放大这些声音的干扰,此刻,要马上尝试转移注意力、不去理会它。如:看不进题时,调动全部感官去审题,边看、边写、边在心里默读。环境不可能完美,但如果想寻求监考老师的帮助,请勇敢地举手,切莫因忍耐、思虑过多而消耗自己。
“还有考生在考试时,脑海中总有一首歌在单曲循环,这说明你有一颗正常且正在高速运转的大脑。人的大脑极其复杂,不可能没有杂念,关注当下、做好题目,关不掉就当个背景乐吧。”刘娟补充道,考完一个科目后,考生对失误也会非常敏感,且倾向于放大失误,丢了2分却感觉像丢了50分,其实那是因为占绝大多数的“幸运部分”容易被忽视掉,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不要被那一刻的沮丧打败。
采访最后,刘娟老师告诉考生:“你已为高考付出了很多,请记住:没有人因为一场考试输掉一生,也没有人因为一场考试赢得所有,不到最后谁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黑马’,你比成绩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