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9 11:50:26|已浏览:37次
广陵:扬州市场近半瓜果蔬菜来自这里 迤车镇:500亩冬早蔬菜走俏市场,
下面给大家讲解“广陵:扬州市场近半瓜果蔬菜来自这里 迤车镇:500亩冬早蔬菜走俏市场”的知识,本站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哦!
温馨提示:本文章素材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和聚合(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只是一个免费信息分享网站,文章仅供阅读参考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196594267@qq.com 核对后马上删除,谢谢!
广陵:扬州市场近半瓜果蔬菜来自这里 迤车镇:500亩冬早蔬菜走俏市场,
广陵:扬州市场近半瓜果蔬菜来自这里 大棚草莓。资料图片 提起“菜篮子”,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沙头镇的瓜果蔬菜。鲜为人知的是,扬州市场上有近“半壁江山”的瓜果蔬菜都来自一座农业园区,十年前,这里还是荒地一片;十年后,这里已是大棚连栋。 创业者拓荒 一栋栋温室大棚拔地而起 沿江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核心区位于沙头镇。每年,从这里流向扬州市民餐桌的瓜果蔬菜达12万吨,占扬州本地市场的46%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扬州人的“菜篮子”。 然而,十年前这里却还是荒地一片。 2011年,扬州市为了更好集聚农业资源,发挥“菜篮子”保供效应,开始大力发展农业园区,园区选址在沙头村的一片荒地上。 “当时,这里有农民搭建的批棚,也有农民自种的蔬菜田地,但没有成规模成体系,部分还处在撂荒状态。”沿江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党政办主任汤其坤介绍。 吃住在工棚,下雨天蹚泥水,成了第一代“拓荒人”的工作常态。没有经验与技术,就与扬州大学、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请专家教授指导,一栋栋温室大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从空中俯瞰,犹如一幢幢玻璃“阳光房”,瓜果蔬菜在里面“茁壮成长”。 园区提档升级 形成“一主两特”特色 2020年,广陵区决定设立“沿江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形成了“一主两特”的新特色。 “一主”,继续强化园区“菜篮子”保供能力。“农业园区现有农产品基地1.2万亩,各类种植大棚6800余亩,引培各类农业企业13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101家。”周世宽介绍,“菜篮子”年保供量近12万吨,占扬州本地市场的46%左右。 “两特”,是指在保供应基础上,发展种苗繁育与优质稻米的生产。 “我们始终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了一批科创平台。”产业园常务副主任周世宽说。 在科创平台上,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一种草莓茎尖组织初代培养方法”“一种蚯蚓粪育基质分解方法”先后获得发明专利;“扬大1号”、“扬大2号”、“扬大1号”辣椒先后获批自主知识产权。 有了科研成果作基础,园区有了更充足的底气。周世宽介绍,园区将建设一批设施化、标准化、集约化、数字化种苗生产基地,年繁育草莓种苗1亿株以上,辣椒、番茄、西瓜等蔬果种苗5亿株以上,水稻种子30万斤以上。计划到2024年,实现覆盖全省草莓种植种苗供应量的三分之一。 2019年,张洪程院士水稻创新示范基地应运而生。“这是与扬州大学深度合作的结果。”周世宽说,院士基地的示范引领效果已显现:一批在研水稻新品种已出成果,400亩的无人指挥水稻生产基地正在稳步推进。 物联网智慧“大脑” 全省数字农业典范 “植物缺水,需及时补充水分。”在“中央控制室”里,汤其坤打开智慧农业综合管理平台,就能精准了解到数公里之外玻璃棚内的即时环境数据。 一头连着连栋大棚内的各类传感器,一头连着园区的“中央大脑”,各类数据在此交织、传递。 “智慧平台通过搜集来的数据,科学分析出瓜果蔬菜的生长习性,智慧精准地判断出浇多少水最合适,施肥的量要多少,什么时间需要打开遮阳网。”汤其坤说,通过精准调控,农业产量摆脱了过去“靠天吃饭”“望天收”的格局。 科技带来的变化,直接反映在保供能力的提升上。 作为扬州的“菜篮子”基地,园区直接承担着扬州市民餐桌上绿色蔬菜的保供任务。“20万平方米智能化连栋温室建成后,计划到2024年实现农产品年产量20万吨,占扬州本土市场供应量提升至60%以上。” “数字农业已经成为园区的一张闪亮的名片。”周世宽表示,2020年园区创成“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建成了草莓架式栽培中心、瓜果类架式栽培中心、茄果类架式栽培中心、叶菜类轮作栽培中心和蔬果种苗繁育中心5大功能中心,运用最新的物联网智慧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精准调控农业生产要素,成为全省数字农业的重要展示窗口。 周世宽说,未来园区不仅要做好市民的“菜篮子”,更要向智能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做好保供的同时当好“基因库”。 通讯员 黄睿 汤其坤 王柳嘉 记者 朱轩卿 (扬州日报-扬州网) 发布于:北京 来源:曲靖日报 茄子喜获丰收。 “今年的茄子个头大、产量高,每亩收2吨没问题,我们自己摘好后,昭通客商会来收购。”会泽县迤车镇店子村村民徐成宽一边在地里采收成熟的茄子,一边对记者说。 今年,徐成宽家种了3亩茄子,由于地处牛栏江边,水源充足、气候炎热,加上自己管理得当,他家的茄子喜获丰收。在徐成宽家的地里,放眼望去,一个个圆润水嫩的茄子挂在肥壮的茄树枝头,满地喜庆的紫色让人很是喜爱。徐成宽告诉记者,他家六七年前就开始种植茄子,由于地处牛栏江畔,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茄子、辣椒等冬早蔬菜成为他们增收致富的稳定门路,今年的气温较往年偏高,茄子的品质比往年更好,在地里就已经被昭通客商预订了,只要种出来都不愁卖。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也会帮村民联系销路,增加了他们种植蔬菜的底气。 “他给你两块钱一斤,如果不需要怎么挑拣。你就可以卖了,这两天的茄子就是这个价,辣椒批发价是2.8元至3元一斤,你摘下来我会联系客商来装货。”在另一片辣椒地边,店子村村委会副主任陈年芝正在打电话帮群众联系销路。陈年芝告诉记者,店子村种植的辣椒大部分是“秀丽长线王”品种,该品种的特点是个头长、果皮软、味微辣、产量高,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由于距离昭通较近,绝大部分蔬菜都销往昭通市场。 近年来,迤车镇依托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气候土壤优势,引导当地群众在店子、石桥、坪子等海拔较低的低热河谷地带种植辣椒、茄子、西红柿、西葫芦等冬早蔬菜,大力推广使用地膜覆盖、喷灌滴灌等技术,将冬早蔬菜种植打造成为牛栏江一带促农增收、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让“菜篮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钱袋子”。在种植过程中,迤车镇采取“支部+党员+大户+群众”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党员在整地理墒、中耕管理等过程中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服务,着力提升冬早蔬菜种植水平,推动冬早蔬菜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今年,迤车镇在店子、石桥、坪子等村种植冬早蔬菜500亩。目前,地里的茄子、辣椒、西葫芦等迎来丰收,每亩地可实现产值8000元,冬早蔬菜采收完毕后就可以种上玉米,玉米地里又可以套种花生、红薯等,实现“一地三丰收”。
迤车镇:500亩冬早蔬菜走俏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