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典货源网!

免费发布信息

位置:万典货源网 > 新闻资讯 > 综合信息专题 >  智库论道丨吕磊:加快数据要素监管体制、服务机制与治理体系改革

智库论道丨吕磊:加快数据要素监管体制、服务机制与治理体系改革

来源:网络收集仅供参考

2024-09-28 12:43:30|已浏览:7次

智库论道丨吕磊:加快数据要素监管体制、服务机制与治理体系改革 9年,易鑫把自己活成了“贷款中介” 

智库论道丨吕磊:加快数据要素监管体制、服务机制与治理体系改革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吕磊

当前,数据成为基础性资源和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一方面数据要素的应用不断在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中拓展新业态、新领域、新服务,另一方面数据要素的应用正不断为传统产业赋能。我国十分重视数据要素的开发与应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要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为了有效促进数据要素的发展,推动其为传统产业赋能,带动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数据要素应用的规范与治理力度。然而,根据近期对数据要素市场的深入调研,发现我国数据领域的管理存在着监管体制复杂、服务机制不足、监管立法缺位等突出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数据要素领域的监管体制、服务机制与治理体系改革,促进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积极推动数据要素功能的发挥。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以促进数据流通为导向实施监管体制改革

当前,我国数据领域的行政管理依然沿用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内的数据进行分级分类管理的体制。基于数据管理的专业性,这样的垂直管理体制可以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管理职能。但与多部门分头管理相伴的是日趋复杂的监管体制,对数据管理存在着“九龙治水”、监管成本增加、监管职能交叉、数据互不相通等各类制约数据流通和应用的问题。

我国数据领域的监管体制表现出以下突出问题。一是监管部门繁多、监管成本不断增加。目前的管理思路是数据应用扩展到哪一个领域,与该领域相关的行业主管部门就出台相应的法律规范进行管理,国家部委涉及数据管理的部门已有二十余个。这种管理思路并不能完全适应数据流通的应用特点,同时也造成监管机构不断膨胀,监管成本逐步上升。二是不同领域监管效果的成熟度不同。当前,每个行业主管部门对数据管理的成熟度存在差距。例如,工信部及各地方工信部门对数据的管理较为成熟,而某些部门则对数据管理起步较晚,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数据要素的整体流通和应用。三是管理标准存在差异。数据要素发挥各项功能,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同领域之间数据的流通和融合。而由于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数据管理实施不同的存储、流通、安全标准,实际上给数据的跨部门流通和使用造成了困难。四是数据领域监管职能交叉。由于各部门对数据的管理采取的是行业主管领域的自然延伸,对于数据流动的监管存在着职能交叉、职责不明的问题。在实际监管工作中已经出现了热点领域数据存在交叉监管,而部分领域存在监管缺失的问题。

为了促进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有效推动数据要素的应用和赋能,应当逐步对数据要素的监管体制实施改革与完善。一是加强行业自律。针对目前我国数据监管体制存在的监管部门繁多、职能交叉等问题,根据减少监管成本和提高监管效率的原则,国务院可以逐渐缩减不必要的监管事项,整合监管职能。在数据评估、流通、应用等领域向市场机制和社会中介组织放权,以市场机制与行业自律来实现有序管理。二是科学整合数据领域监管部门。随着数据要素逐步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照目前的监管思路推进,很可能所有的行政部门都会涉及到数据的监管。借助于机构改革的契机,将目前分散于多个部门的数据监管职能进行有效整合。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数据管理的整体水平、统一管理标准;另一方面可以加快实现数据的跨部门、跨领域流通与应用。三是统一数据领域的监管执法。在整合现有数据监管部门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统一数据领域的管理服务与行政执法,在数据领域进行综合执法与相对集中行政执法的改革。通过改革,使数据领域的行政执法逐步集中,执法标准更加清晰、明确。

以推进发展为导向服务企业出海

近年来,随着我国技术创新和新兴领域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分工和位置正在逐步发生变化。此前,我国常年从海外大量进口手机、数码、电子、汽车等领域的产品,而向国外出口初级产品和制成品。而近年来,我国在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产品出口量逐年提高,成为上述产品的主要出口国,部分品牌已经跃居世界一线。产品出口始终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驱动力,而新兴技术领域的产品出口又推动着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2023年以来,“产品出海”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据统计,当前,我国企业出海的规模已经达到70万家以上。其中,既包括比亚迪等知名汽车品牌企业,又包括大量中小型企业和高科技创业企业。

企业“出海”不仅可以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扩大就业,而且还可以推动我国企业开拓新市场,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当前,在我国出海企业中,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都已经涉及到国外数据合规的审查,这其中包括大量中小型企业。在产品出口中,数据合规标准的专业性与复杂程度要远大于传统的产品质量与安全等标准。特别是面对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日益严格的数据监管标准,对于出海企业的合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大量中小型出口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无力承担合规成本,可能会造成我国数据领域的出口产品存在着较大的合规风险,影响到多个领域企业的产品出口。

因此,面对数据要素应用发展的趋势、我国企业出海的重大需求以及海外合规的严峻形势,我国的政府主管部门应当调整角色定位,以推进发展为导向,加强为企业出海服务。一是加强重点领域的出海服务。针对涉及数据存储、流通、安全的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所属领域企业的出海指导。由于数据的无形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在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删除、销毁等全生命周期中需要关注的潜在问题风险的防控。二是加强重点区域的出海服务。针对我国出口企业较为集中的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区,当地政府部门应当构建企业出海与数据合规服务平台。协同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共同分析主要海外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合规标准,定期发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规标准建议,为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高科技创业企业等提供指导。三是加强海外合规风险预警与诉讼应对。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应当针对国外数据领域的最新法规和政策动向进行跟踪分析,掌握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合规标准变化,对于重大合规风险和法规变化提供预警。同时,针对我国企业在海外受到的监管处罚,在企业已经尽到合规管理义务的前提下,积极主张企业的申诉权利,并根据个案情况积极应对诉讼。

加快完善数据领域法律治理体系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数据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基础上出台的法律规定与合规标准不断增加。法律规定与数据安全标准的不断出台,正在逐步夯实我国网络、数据领域的法律治理体系。但是,当前仍然存在着基础性立法不足,部门规章缺位,以规范性文件作为主要监管依据的现象。同时,随着数据应用标准的大量出台,部分标准的内容不够合理、范围不够明确,反而会制约企业创新、投入和发展的积极性。

在我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以来,与法律衔接的行政法规一直未能及时出台。《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在2021年底发布以来,仍然还未制定通过。由于基础行政法规的缺位,这也造成各主管部门主要通过规范性文件而非部门规章对所属领域的数据管理进行规范,使我国数据领域的法律治理体系不够完善。因此,面对我国数据领域的监管需求,需要加快基础性法规的出台。《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在上述三部上位法的框架下,对上位法的规定进行了细化和补充,可以进一步完善数据领域的法律治理体系,增强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在《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后,数据监管领域的各主管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加快部门规章的制定,从而使数据领域的管理规范更加清晰、明确,从而有利于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

面对当前的监管需求与日趋复杂的监管规定,数据产业企业需要面对的合规要求复杂程度已经超过了其他产业。目前,涉及数据领域的法律规定,其覆盖的范围十分广泛,随之出台的管理标准也不断增加。而在实践中,部分标准的制定与法律规范的有效衔接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制定发布后,需要对数据领域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系统梳理,根据最新的法律规范对数据领域的各项标准进行重新修订,从而保证各项标准内容的科学、合理。在此基础上,逐步整合数据领域的现行管理标准,降低企业合规成本,从而促进企业对于数据要素市场技术创新与商业应用的投入。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9年,易鑫把自己活成了“贷款中介”

来源:中访网财观

9年,易鑫把自己活成了“贷款中介”

2017年11月,被称之为“汽车新零售板块第一股”的汽车金融交易平台——易鑫,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上市首日开盘大涨29.87%,报10港元,市值超过600亿港元。

彼时,鉴于其创办3年,便获得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公司投资,有媒体预测,这家汽车零售交易平台将改写汽车互联网行业格局。”

然而,5年过去,这家被寄予厚望的公司,除在行业中占位靠前之外,并没有激起太多水花,其市值则已缩水超92%。

业务层面,从自营融资业务向交易平台倾斜,再到发力新能源车与金融科技SaaS等等,易鑫的“战略”不断变化,是企业发展使然还是不得已的自救?

01

业绩回暖

若单从营收与净利润来看,易鑫或正逐渐步入正轨。

8月,易鑫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期内,营业收入28.44亿元,同比增长15.98%;经调整净利润达4.13亿元,同比增长25%。

数据看起来不错,但相比2022年同期,其增长速度已有所放缓。

2022年上半年,易鑫营业收入为24.52亿元,同比增长73%,经调整净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358%,2021年上半年,更是从扭亏为盈。

事实上,自成立以来,虽有强大的股东实力支撑,但易鑫的业绩却并不乐观。

据wind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营收分别为0.48亿元、2.71亿元、14.9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万元、-0.28亿元、-14.01亿元。

随后两年,易鑫持续亏损,2017和2018年,其营收分别为39.06亿元、55.3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3.31亿元、-1.67亿元。

(图1:数据来源:wind)

转折点发生在2019年,这一年,易鑫发力贷款促成业务,获得营业收入58亿元,并首次盈利0.31亿元。

不料,2020年却再度陷入亏损,营收跌至33.25亿元,同比减少43%;亏损11.56亿元。对此,易鑫解释,这主要受疫情影响以及主动降低风险、收缩业务规模等因素所致。

数据显示,当年,易鑫贷款促成服务(即助贷业务)和自营融资租赁服务收入分别同比下降29%和48%。

此后两年,易鑫持续盈利,2021和2022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35.05亿元,52.39亿元,净利润为0.29亿元、3.71亿元,其中,2022年业绩创上市以来最佳记录。

这一年,易鑫交易平台业务收入39.84亿元,占总收入的77%,自营融资业务收入12.17亿元,占总收入的 23%。

(图2:数据来源:财报)

其中,在交易平台业务里,贷款促成服务产生的收入最多,为31.54亿元,同比增长62%。占总营收的61%。

据了解,2022年,易鑫贷款促成服务高达46.32万笔,其中,二手车交易占比从上年的41%上升到2022年的55%。这也就是说易鑫的主要收入已严重“依赖”贷款促成服务。

成立9年,经历漫长的亏损后,易鑫终于在财报业绩上迎来曙光,但这份惊喜能持续多久,有待观察。

02

高光背后

易鑫原是易车网旗下的汽车金融事业部,主要从事汽车互联网金融服务。

2014年,易车将汽车分期业务打包进易鑫,进行拆分,除创始人张序安兼任易车总裁之外,其公司业务,品牌,App和网站的后台部门等完全独立运营。

易鑫主营业务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交易平台业务,主要包含促成消费者汽车购买交易,促成汽车融资合作伙伴向消费者提供汽车贷款,为汽车经销商提供销售车联网系统等增值服务,为汽车制造商、汽车经销商、汽车融资合作伙伴及保险公司提供广告及会员服务;二是自营融资业务,主要通过融资租赁及经营租赁为消费者提供汽车融资解决方案。

独立之后的易鑫快速成长,张序安曾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短短5个月,其业务量已经比国内任何一家汽车金融公司都大。

这个数据在招股书中得到证实。根据第三方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数据,在2016年,若以互联网汽车零售交易量次计算的市场份额中,易鑫占18.7%;以交易总额计算的市场份额中,易鑫占18.4%,遥遥领先于第二名,这意味着易鑫在汽车零售行业占有霸主地位。

庞大的市场规模,为易鑫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2015、2016年,易鑫的营收增速均超过400%,2017年上半年也实现15.51亿元收入,同比增长2.4倍。

随后,2017年上半年,易鑫又完成了16万笔汽车零售及相关交易,贷款余额达到197亿元,其交易平台和自营融资业务分别实现收入3.2亿元、12亿元。

同年11月,易鑫迎来发展中的高光时刻,在港交所挂牌交易,投资者超额认购560倍,开盘首日市值超过600亿港元。

(图3)

成立3年就上市,易鑫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背后股东的支持。

据招股书,易车网是易鑫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 44.4%,腾讯和京东分别为第二、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 20.9% 和 10.9%。

在巨头的力挺下,易鑫的资金实力赢在了起跑线。据公开资料,上市前,易鑫集团基本保持每年一轮的融资频率,共获得过 3 轮融资,总融资额接近 100 亿人民币。

此外,易鑫集团还通过 IPO 筹集了 65.08 亿港元(相当于人民币 55.25 亿元),累计融资额超过 150 亿人民币,是彼时获得最多融资的互联网汽车平台。

在获客上,易鑫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据招股书显示,易鑫集团先后于2015和2017年两次进行重组,易车为其提供了极为慷慨的流量支持,包括免费流量和不竞争约定。

不仅如此,2015年8月28日,易鑫资本独家经营的京东金融-车贷频道上线,亦收获了价值不菲的流量,即节约了时间,也减少了营销开支。

据腾讯科技报道,截至2017年中旬,易鑫自有网站和App已累积超过5000万的月活跃用户,单月线上平台运营的汽车购买需求达900亿元。

同年,为了储备更多的资金,易鑫先后与大型综合券商中泰证券、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签订上百亿战略融资合作。

不缺钱,不缺流量,在外界看来,易鑫的日子相当滋润,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轻松,易鑫能否将获取的流量有效转化?

据爱分析ifenxi报道,2017年上半年,六个月内易鑫共从互联网渠道获得约700万条线索,但线索转化率仅为2.3%,大约16万笔,相比之下,瓜子等汽车电商平台的撮合成功率则在10%以上。

与此同时,易鑫要在其他渠道拓展流量也非易事。

首先,从线上来看,阿里系、58和汽车之家等其他互联网玩家均有自身的汽车生态,不太可能让利于易鑫;其次,从线下来看,彼时,全国4S店数量在2.3万家,易鑫已经合作1.5万家经销店,覆盖率65%,拓展空间有限。同时,与大搜车、美利等汽车金融服务商相比,互联网基因起家的易鑫在线下并无明显优势。

不幸的是,2018年9月,京东给予的流量戛然而止,易鑫痛失“一臂”。

03

业务更替

含着金钥匙出生,又生逢其时,易鑫的路原本是平坦大道,但现实并不安稳,行业的变化倒逼易鑫不断优化业务结构。

易鑫成立之初,正值互联网汽车零售风口,其趁着行业东风,高速腾飞。

2017年之前,受益于行业的快速发展,该公司的收入曾翻倍增长,2017年收入为39.06亿元,较2015年增长14.4倍,复合增长率达279.6%。

但好景不长,2018年下半年,汽车行业开始萎靡,2019年行业颓势加剧,二手车及新车实体以及互联网零售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受此影响,易鑫收入增速明显放缓,2019年上半年还保持着双位数增长的业绩,到第三季度已放缓至单位数。

行业的变化使易鑫嗅到了危机,并在2018年开始业务调整,将战略重点放至贷款促成服务上。

这一变动,效果立竿见影。据数据,当年二季度,易鑫的该项业务便为企业带来收入 5.39亿元,增长达126倍,上半年更是同比增长656%。

随后,2019年,易鑫扭亏为盈。谈及原因,易鑫说这是贷款促成服务增长所致。

自此以后,贷款促成业务产生的营收在易鑫的整体营收中占比逐渐上升,相比之下,其融资租赁业务产生的收入则在总营收中持续下滑。

据零点财经统计,到2021年,易鑫贷款促成服务产生的收入已超总营收的50%,融资租赁产生的收入占比则已下滑至33%,2022年进一步下滑至22%。

(图4)

关于易鑫的转型,业内认为是大势所趋,有分析认为中国的汽车金融市场非常庞大,新车和二手车加起来已超过两万亿元规模,但仅仅依靠自营融租业务无法快速做大自身市场量,而借助助贷模式可以撬动更大的市场。

不过,今年上半年,易鑫的助贷业务规模几乎没有增加,收入占比从2022年61%的高点下降至54%,

值得注意的是,除上述两大业务之外,易鑫还不断推出新业务。

如2019年,易鑫通过全资子公司间接拥有了融资担保牌照,并利用其开展业务;2020年下半年,又开始涉足汽车后市场, 提供GPS、保养包、代步车等多种后市场产品及服务,建立金融科技中心(SaaS),帮助各类机构实现客户的跨界连接。

2022年,这三项业务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该年度,受担保服务及汽车后市场服务收入增加影响,易鑫其他平台服务产生的收入从2021年的3.51亿增加到了7.09亿,同比增长102%。

其中,担保服务产生的收入为5.25亿,同比增长136%;SaaS服务的收入达到1.22亿元,贡献全年总收入的2%。

而眼下,除金融科技(SaaS)之外,新能源汽车也已然成为易鑫发力的重心。今年上半年的财报中,易鑫表示将进一步加大资源对这两大重点领域的投入,对金融科技业务更是寄予厚望,称在2023年要实现超100亿融资额。

根据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易鑫新能源汽车的融资交易已增至3.9萬台,同比增長236%;金融科技业务促成融资交易额超20亿,实现收入约8600万元,同比增长101%。

成立9年,伴随着行业的变化,易鑫不断调整业务半径,看似紧跟行业发展,实则也透露出过往业务的发展瓶颈。

其次,其经营业绩上虽有明显起色,但与此同时,资产负债率也在不断攀升。

数据显示,2021年,易鑫的资产负债率仅为21%,而到2023年上半年,这一数据已飙升至44%,对易鑫集团的偿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内容来源: 零点财经

文:卡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