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0 10:04:39 人气:11
西安银行亮相第二届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 多家媒体与银行开展合作,释放了什么信号?,
西安银行亮相第二届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
2024年10月是全国第15个“敬老月”,全国上下掀起“敬老、爱老”的热潮。10月11日-13日,第二届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西安老博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办。本届“西安老博会”以养老产业为纽带,立足陕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展会设置了9大主题展区,吸引了来自全国近200多家参展商,集中展示超过3000种养老产品、服务与解决方案。
作为养老产业的重要支持力量,养老金融也是本届“西安老博会”9大主题展区之一。位于一号展馆核心位置的西安银行展位,凭借精美的展馆设计、丰富的养老金融服务和精彩的互动活动,为现场增添了一抹亮色。值得一提的是,在10月12日的主题论坛环节,西安银行发布了西北地区法人银行首个养老金融品牌——“西银禧安健”,彰显出本地法人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的创新与担当,更是成为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
“老博会”现场的“亮眼蓝”
“养老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一环,关乎国计民生,也与个体生活息息相关。本次“老博会”现场,位于一号馆T52展位的西安银行蓝色展区人气火爆。在占地面积约150平米的空间内,展区以卷轴形式,呈现了西安银行养老金融品牌、养老金融实践与养老金融规划的“全景图”,全面展现了长期以来西安银行扎实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创新举措。
在展会现场,参展人通过多种形式,沉浸式体验了西安银行在养老金融方面的全面布局。通过调研问卷真实反馈养老需求、通过小游戏测算养老金等互动活动极大提升了现场参与感。西安银行还邀请了跨界合作成员如公安、公证等机构,现场普及养老知识,得到了参展人的高度认可。
西北地区法人银行首个养老金融品牌发布
在本次老博会的丝路养老金融座谈会上,西安银行发布了西北地区法人银行首个养老金融品牌——“西银禧安健”。
作为西北首家A股上市银行,西安银行坚持立足西安、服务陕西的战略定位,深耕银发客群二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养老金融服务经验。
在此基础上,西安银行整合原有养老金融服务,面向银发、华发、秀发三大客群,立足产品、服务、生态三大维度,构筑“三三得久”服务体系,提供“西银禧安健”产品集、服务荟和生态圈。
在产品端,西安银行将依托“西银禧安健”品牌建立综合化养老产品体系,提供专属化、定制化的养老财富管理解决方案。
在服务端,“西银禧安健”致力于形成“线下+线上+专属”的立体化服务模式,重点聚焦线下网点适老化升级、线上服务专区建设、养老金融进社区服务三大方向集中发力。通过全渠道开展养老金融升级改造,打造养老金融服务示范网点,升级手机银行适老版,提供养老金融专属定制化服务。
而在生态圈建设层面,西安银行着眼于养老服务的拓展,通过“金融+公证”等一系列跨界联盟综合服务,打造“西银禧安健”生态圈,形成特色化的养老生活服务网络,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行”。
未来规划,大有可为
养老金融非朝夕之功,需要抱定“长期心态”,下真功夫。据了解,西安银行将养老金融提升为全行重大发展战略,在深刻把握养老金融发展趋势,充分调研海内外养老金融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西安银行养老金融发展三年规划,将依托“四+”升级和“八大支柱”展开创新探索。
“四+”升级涵盖“产品+”“服务+”“渠道+”“场景+”四大维度,通过丰富养老产品体系、打造跨界合作进社区、提升线上线下服务便利性以及不断优化养老金融场景,实现养老安心、暖心、贴心、舒心。用透明化、可视化的方式让老年人了解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计划,在生命旅程的关键节点,对各类财务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尊享“西银相伴,禧悦安康”。
“八大举措”则是从综合化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多层级养老服务生态联动、数智养老转型探索、养老金融业务研究、企业ESG价值实践等方向出发,通过构建全面服务体系、打造一站式养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老年客户守护好账户资金安全、提供养老资金监管平台、发布《西安银行养老金融白皮书》等实际举措,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养老金融解决方案,支撑起养老金融的服务支柱。
面向未来,西安银行将坚守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聚焦养老金融服务,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创新构建养老金融跨界合作服务生态,通过深入社区,围绕老年客户的服务需求,以账户为载体,开展特色化养老金融服务,探索“养老+金融”的创新示范样本,打通养老产业链和金融服务链,全面提升养老金融服务质效,助力国家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为养老金融大文章贡献西银之力。
编辑:任晓彤
发布于:陕西
多家媒体与银行开展合作,释放了什么信号?
来源:中访网财观
来源|中访网
作者|一杭工作室
7月4日,北京银行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举办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北京日报社社长赵靖云表示,作为市属单位,北京日报和北京银行名称中的“北京”二字,赋予了两家单位服务北京发展建设的共同使命。此次合作,旨在促进传媒业与金融业的共同发展。
为什么“传媒+金融”的合作模式越来越多?
事实上,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曾多次和北京银行达成合作,早在2008年4月,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就与北京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无独有偶,7月4日,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与桂林银行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虽说以往媒体和银行之间也有着联系,但近年来媒体主动“靠拢”银行的现象越来越多,且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范围持续扩大。为什么“传媒+金融”的合作模式越来越多?媒体靠近银行是因为资金需求?
梳理发现,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地方媒体近年来都在和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而与它们签订协议的银行也多半处于同一地理位置,且经济实力雄厚,多是地方大行。
从协议内容来看,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与中原银行的协议举例,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称协议签订是为了共同探索传媒与金融合作新模式,共同讲好金融行业好故事。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雅鸣表示:“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整合旗下优质资源,积极发掘“党媒+金融”应用的更多可能性”。中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郭浩则表示:“双方将围绕共建生态场景、推进金融信息服务、共促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这些都是官方的说法,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银行自身有宣传需求,需要媒体提供解决方案。同时,双方合作也能新增单位对公业务及职工个人金融服务。而对于靠自负盈亏、靠市场经营养活自己的传统媒体来说,更多的是基于金融方面的现实需求,通过银行贷款来缓解发展中的现金流压力,满足基础工资发放、理财等现实的金融业绩需求。
更多的是媒体出于对资金的需求
随着新技术和新媒介形态的出现,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和习惯正悄然改变,也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形式带来冲击。在新的传播环境下,传统媒体的新闻运作已经很难满足受众的要求了。因此,许多传统媒体开始积极探索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期望跟上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
这也是关键之处,媒体融合是需要钱的。此前,据媒体报道,多家报业都面临着经营不善、拖欠员工工资的困境,大家都能感受到传统媒体的“寒意”。一些传统媒体也在积极求变,积极入驻抖音、微信公众号,新媒体账号注册了一个接一个,但均见效甚微,传统媒体的那一套并不适合新媒体的玩法。
要想继续创新、转型升级、就必须有资金支持。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早就明白了这一点。
6月21日,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合作协议中提到,双方的合作则更侧重于“传媒+金融”产业。合同签订后,“双方将依托阿来书房、四川报业博物馆、安仁老公馆等文化资源和阵地,共同策划开展特色文化旅游活动。”
也就是说,川报集团旗下的这些项目将进一步取得四川银行的支持。同时合作协议还提到,双方将携手开发特色品牌服务和项目,助力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传媒+”产业转型升级。
但传统媒体要想真正从精明的银行口袋里“拿到钱”也不容易。不难发现,媒体在选择银行体量的同时,银行合作的媒体也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大媒体,而对于那些真正在“生死存亡”挣扎的传统媒体来说,还没有达到合作的门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