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6 10:04:25 人气:7
掘金为森林狼调整了什么?步行者神奇远射之后的心情 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博物馆,
掘金为森林狼调整了什么?步行者神奇远射之后的心情
尼克斯被一个来自步行者的三分终结——雷吉·米勒:对,历史就该是这么书写的!
今天最后18秒106平,内姆哈德一个31尺超远射,终结尼克斯。
但他只是敲了最后一颗钉子,今天让尼克斯崩坏的三分球,来自释放自己攻击欲的哈利伯顿。
对尼克斯第一战,哈利伯顿6分8助攻。他不算个爱得分的人。
本季他10助攻以上的比赛,46场;投篮15以上的比赛,42场。
对面布伦森本季投篮15以上的比赛,68场;10助攻以上的比赛,9场。
——肯定没人会说布伦森打得独,只是哈利伯顿实在是爱传球。
但过去两场,哈利伯顿先是季后赛生涯最高的34分,然后今天刷新了记录:35分——他本季常规赛34分以上也就三场。
今天他三分球出手16次——常规赛最高也就16次。
26个投篮7助攻,一反常态的哈利伯顿啊。
最后内姆哈德那个超级三分,是哈利伯顿传的:他当时挨了夹击,分球理所当然。但哈利伯顿之后先检讨,“我也许拿球过久,也许该更有侵略性地攻击他们的夹击才对。”然后夸内姆哈德在需要时射进了关键球。
锡伯杜教练认为内姆巴德投得当然好,“脱帽致敬!”但他也说,“哈利伯顿拿球,我们给了一个很好的夹击,轮转也很好,内姆哈德投进了个艰难的远射。”
连夹击轮转专家锡伯杜都觉得他的夹击和轮转是好的,但哈利伯顿觉得,“也许该攻击得更有侵略性才对”。
虽然他已经够有侵略性了……
今天哈利伯顿一开场就冲劲十足,第一节投了6个三分球;第二节6个投篮得了13分——包括一个三分线外假动作晃过布伦森上篮。布伦森大概也生气了,从哈利伯顿手里抄掉一球,扣了本季季后赛第一球——生涯NBA第18个扣篮。
——虽然听着有点怪,但布伦森还真能扣篮。
反过来,尼克斯这边,因为OG阿努诺比伤了,以及锡伯杜近乎丧心病狂的布阵——今天实际上七人轮换,哈特没再打满全场,但43分钟18个篮板,布伦森带伤38分钟,迪文岑佐上一场季后赛生涯最高的28分,今天疯狂的35分——两边没法按正常规律算了。
尼克斯依靠连续防反,第四节初还领先9分,离3比0一步之遥。
然后哈利伯顿接管了——也可能是尼克斯体力用尽了。
突分给特纳,一个三分。自己弱侧突破打三分。突破哈特上篮得手,从布伦森手里复仇式抄球得到第35分,一口气追上。
之后还盖了迪文岑佐一个上篮,“我35分你也35分,不许你超过我!”
当然比赛最后102平时,哈利伯顿差点犯错误:边线被夹击传球失误,被哈特抄掉反击。生死攸关之际,特纳追身补帽得手,内姆哈德上篮。
然后才进入惊险的最后时刻。
有些系列赛是互相压制,压榨出彼此糟糕的一面;但尼克斯和步行者这轮系列赛,大概从锡伯杜教练丧心病狂的用人开始,榨出了彼此的优点。
布伦森的连续40+,然后是迪文岑佐的生涯新高,哈特连绵不断的出场,以及过去四场60个篮板球(他193公分);特纳的追盖,西亚卡姆的接管,以及哈利伯顿的34分之后35分。
每个人都在走出舒适区,然后爆发出灿烂的光辉——虽然尼克斯更像是榨完一个下一个,步行者更像是狂野对攻下的潜力绽放。
布伦森依靠上一轮和本轮前两场比赛,肯定已经纽约球迷的神了;而过去两场,可能是哈利伯顿蜕变的开始。
上一场后,他已经很酷地说了,虽然对尼克斯前两场裁判有问题,但“别显得那是我们唯一输球的原因,我们自己打得不够好”。今天34分之后连一个35分,赛后还很酷地表示,“也许我该更有侵略性地攻击他们的夹击。”
当一个24岁年少早熟,深得队友爱戴,喜欢考虑队友甚至考虑到每个队友的合同情况,有点过于无私的联盟助攻王——赛季每场拿球不到7分钟,投15个篮送10个助攻——发现了接管球队的乐趣,觉得自己该打得更有侵略性一点时……
有点像一心想当学者的孙悟饭发现,自己只要愤怒了,就可以变超级赛亚人2?
掘金在主场输了森林狼26分后,隔了四天,到森林狼主场,赢了27分。
首先便是过去四场季后赛36分、40分、43分、27分的爱德华兹,今天15个投篮19分。
不是他不想打。第四节球队输掉30分时,他还在替补席上热情鼓励沉默的队友们,“一场而已!”但今天,掘金确实给他迥然不同的待遇。
爱德华兹今天开场传球底角失误,是掘金上线双人在看他。
助攻唐斯三分,是戈登在参与夹击他。
第二节沃克的扣篮是他喂的——当他突到禁区时,掘金宁可放一个空篮给沃克扣,也要按住他。
当他试图起速突击时,掘金还是收拢夹击。
我能想象马龙教练在更衣室吹胡子瞪眼,“我们可以让任何人打败我们——就是不能让爱德华兹再宰我们一遍!”
放空爱德华兹,当然得付出代价。
掘金今天的防法是:外线施压,基本放空弱侧。无论爱德华兹还是康利,都优先堵死中路,夹击逼他们走弱侧,能找到弱侧底角射手算他们本事。
麦丹的弱侧底角?放空。李凯尔?放空。戈贝尔要去内线扣篮?随他。唐斯偶尔需要补位,但如果为了爱德华兹,也可以放空。
这招很赌,赌的就是爱德华兹和康利在夹击下出球是不是够快,掘金的轮转是否赶得上。康利千辛万苦钻底线,麦丹却投丢了。
至少上半场,掘金赌对了。
另一方面,进攻。
掘金今天,完全放弃了招牌的“约基奇推球进攻”,知道森林狼对此早有准备,知道森林狼会唐斯对位约基奇、戈贝尔对位戈登并放空游弋,局部五防四;知道森林狼会大用换防。
换防?
今天掘金开场第一球没打中,但套路很明白:穆雷连续找换防,终于面对唐斯,把唐斯诱出来,逼迫康利轮转约基奇,然后传给约基奇,再给波特投篮,投丢了,但约基奇找到了前场篮板——毕竟是康利在对位他嘛。
下一回合,穆雷又找了一次唐斯未遂;再下一回合,穆雷继续找唐斯,终于逼得森林狼轮转:于是约基奇和戈登招牌连线,终于打了出来。
再下一回合,穆雷吸引夹击,让面对唐斯的波特一个远射。
一言以蔽之:持球找唐斯。
第二场掘金被森林狼闪击16分,是因为第一节末约基奇独自带替补们打;第二节穆雷们打。
今天第一节后半,掘金没再犯这错误;森林狼下了康利和戈贝尔,掘金这里保留了约基奇+穆雷,而且还下了戈登:空间阵容对打,穆雷一个狂奔突进,约基奇前场篮板补进,掘金一口气28比20。
第一节后半段最有意思的一球,是约基奇被夹击后快速转移,掘金空间阵,森林狼轮转跟上了,最后是穆雷右翼持球搓招——对面是谁?大概您猜到了:唐斯。
第二节初,掘金摆了穆雷+布劳恩+波特+霍勒迪+戈登的小球阵容,照方抓药。霍勒迪快速转移底角三分,穆雷找掩护又一个强投三分——对面是谁?您大概都学会抢答了:唐斯。
之后波特打一个追身,36比23领先,掘金的第一段优势补好了。之后就是约基奇挡倒沃克,自己内切接穆雷传球,喂篮下布劳恩——和之前的约基奇→戈登连线,一模一样。
森林狼当然也不甘落后,第三节一开始爱德华兹就开始投三分,但掘金出了更损的招。
先是KCP一个跳投——当然又是面对唐斯——然后戈登开始了。“戈贝尔你放空我是吧?”
三个三分球,掘金领先到69比50。
爱德华兹被夹击弄烦了,找老师傅康利启动;康利还是按上半场似的走底线,但掘金不再给他找弱侧麦丹的机会:戈登直接抄球,波特追身远射,72比50,比赛到此就不说了。
如此这般,掘金使尽了各色招式:
改了球队推进方式、给穆雷(四天时间对他的腿脚恢复大有益处)设无数掩护让他追打唐斯、改了轮换让约基奇+穆雷第一节收尾;赌博式放空弱侧远射夹击爱德华兹;下半场放出戈登连环三分球击破森林狼的针对性放空,让森林狼本季季后赛第一次没得满100分。
以及两个潜在因素。
一是判罚尺度。掘金全场25犯规,森林狼20。但第一节裁判的意思也很明白了:少动点手。
紧判罚尺度天然有利于进攻,松判罚尺度天然有利于肉搏防守,这不是什么秘密。
再是戈贝尔的状态。
上一场戈贝尔为了孩子的事缺席,森林狼的快球撕咬阵让掘金措手不及;今天戈贝尔归来了,但不说心不在焉吧,至少不在最佳状态。麦丹的表现可以说是首节2犯规所苦,戈贝尔大概是近距离眼看着麦丹被吹第二个犯规(他当时在夹击补帽约基奇),之后就满足于跟到位罢了;第三节更被戈登连着投。
大概本场态度是:约基奇,“刚拿到三度常规赛MVP,不能输啊”,戈贝尔则并无“今天只要在这里趁他病要他命搞死了掘金我们就基本进西决了”,而是“当爸爸的人嘛难免了……嘛四次年度防守球员啊,乐呵乐呵得了……”
今天约基奇、KCP和穆雷上半场各只歇了两分多钟,除了波特之外的四大首发基本打满第三节,到第四节过半分差32了,约基奇们还——冒着受伤的风险——在场上。大概马龙教练也想着:“你们再打两下,继续找点信心吧!——他们是打得败的!”
有些球队0比2落后时会拼一拼,比如年轻坚韧的魔术,比如此刻的掘金和步行者;这样的球队,气势和信心是还有提振的余地,教练还没有失去更衣室。
有些球队0比2落后时会顺势滑向0比3,比如湖人和太阳——巧的是,这两队刚双双换了主教练。
去年季后赛,掘金第一场开局赢了森林狼29分,但第二场爱德华兹41分,之后森林狼被淘汰,但每场拼到最后,输也只输个位数,终于让掘金诸将夺冠后心有余悸,承认森林狼难打。而森林狼,尤其爱德华兹心里,大概也埋下了“不怕掘金”的根。
爱德华兹今天第四节在场边跟队友们念“一场而已!”这样的热血少年,最懂得心气一起一伏,对系列赛可以有怎样的影响。
发布于:重庆
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博物馆
放眼当下,逛展已成为了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跃进,也为传统展览中知识与文化的传播方式带来了无限的可能。裸眼3D、全息投影、VR虚拟、体感互动......时间、空间的限制被相继打破,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云端实现了永不闭幕,这是属于博物馆人的盛宴,也是属于文化交流的盛宴。
科技将如何把这场文化的狂欢推至前所未有的巅峰?AI技术的运用将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带来怎样的惊喜?回顾博物馆的前生今世,它的明天又会是何种模样?澎湃问吧邀请一线博物馆人、《博物馆简史》作者李翔、一森,聊聊博物馆的相关小知识。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博物馆诞生记
@纸袋玫瑰:最初博物馆是为何诞生的?
李翔:在大部分欧美国家的语言中,博物馆一词源自古希腊语 Μουσε?ον,意思是缪斯的神庙。而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也是脱胎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对于古典时期的憧憬,在其诞生之初就肩负着改造社会的使命。
随着 16 世纪英国的宗教改革以及17、18世纪从法国开始兴盛的启蒙运动对欧洲影响的不断扩大,科学和文化相继与宗教和皇室解绑,这也使得基础文化教育在欧洲普通民众间日渐普及,欧洲社会的主流价值逐渐开始向崇尚理性和科学发生转变。
与此同时,“收藏”开始在欧洲的学者和贵族之间流行起来,区别于传统的对珍宝的收藏,16 世纪收藏家们以收藏科学典籍,最新的自然发现,如标本或矿石为荣,而那些专门用于陈列个人收藏的空间被称之为“珍奇屋”(wonder room)。这种收藏家用来向客人们展示自己收藏的小房间被认为是现代“博物馆”的前身。
@齐天大圣QTDS:博物馆和美术馆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一森:当“博物馆”(museum)这个概念进入中国后,我们将其拆分为了两个概念:博物馆和美术馆。前者更倾向于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其藏品严格受文物局的监管;而后者更倾向于美育和公共文化传播,其展品没有严格的界定方式。
而基于典藏或美育导向的差异,同样是针对视觉文化或艺术,清华大学内拥有一座艺术博物馆,而一众美术院校内的为美术馆;一些收藏家的个人收藏机构尚未进入文物局监管范畴的称之为美术馆,而进入的则为博物馆。更有甚者,如上海浦东美术馆、西岸美术馆其本身的定位即为扮演艺术及公共文化的传播平台,尽管其本身没有藏品却依然可被称之为美术馆。
浦东美术馆镜厅
@山有木兮卿无意:我国的博物馆好像大多数都是国有的?为何欧洲会有很多私人博物馆?
一森:你好,这与各国对于“博物馆”的定义有极大的关联,例如英美就是博物馆准入门槛较低的国家,例如英国的博物馆登记其实是非强制性的,私人企业和机构都可以冠以博物馆的名字,但是他们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对博物馆进行甄别。例如位于伦敦的福尔摩斯博物馆,与其称之为博物馆,其性质更像是基于文学创作衍生出的旅游景点。
但是例如法国以及中国都是博物馆准入门槛较高的国家。在中国,尽管有不少文化公司从事展览业务(如遇见博物馆和UCCA),但却不具备被称为博物馆的资格。而因为博物馆相关法律法规发展起步较晚,在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如企业捐赠抵税流程的优化)前,确实对私人馆的生存及运营提出了一些挑战。
但国内也不乏一众独具特色的私人馆,例如:观复博物馆、震旦博物馆、宝龙美术馆等。事实上最近两年上海、深圳、苏州等地都陆续出台了更为细化的保障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法规,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私人馆会与大家见面!
博物馆×AI
@清秋挽风: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请问您认为人工智能会如何帮助博物馆向国际传播中华文化呢?
一森:目前AI在博物馆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保存和数字修复 2.多维展示 3.交互体验 4.知识发现 5.艺术创新 6.图像识别
在文化出海的过程中,交互体验、知识发现和图像识别三个功能可能更能发挥其中的优势。其中:交互体验是指AI可以用于创建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体验,让公众可以以全新的方式体验文化遗产,例如虚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聊天机器人和游戏化设计也成为增强导游服务的流行工具。
知识发现指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对博物馆藏品进行数字化保存和管理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在它们之间建立未被发现的联系。尤其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建立藏品和在地文化之间的关联,拉近观众和藏品的距离。
而面对大量图像资料,单凭人力没办法认清所有的图像。现在,科学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算法训练模型,可以帮助自动生成画作的文字描述,对专业人士来说省时省力,对大众来说也能更好认识其中内容。
AI重现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
@澎湃网友euYbu2:我想问一下最近几年出现的“让文物活起来”(简单来说,就是运用AI等高科技让静止的文物变得活灵活现),现在有开始试点的地方吗?
一森: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我觉得我们不妨将他视为一种对于博物馆交互性的强调,以此来看的话例如苏州博物馆西馆,湖北博物馆都已经开始尝试将展品数字化,而上海美术馆则常设有沉浸数字展览《清明上河图》。其实这些都是科技与文物相遇碰撞出的火花。
至于具体到AI领域,以我的了解其实技术目前并不是难题,可能更值得关注的是我们究竟希望科技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代替传统的导览讲解服务?),如何发挥其中的潜能可能比技术本身更具挑战性。
@澎湃网友e2qUR3:您说的如何发挥其中的潜能确实是目前将 AI 技术运用在博物馆展陈和文化传播中碰到的关键问题,AI 打造沉浸式体验确实实现了文物和文化更生动的叙事形式,但是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语境差异,仅仅依靠展陈方式数字化智能化也无法将中华文明价值内容有效传达出去。
如何能够让 AI 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去弥合这些固有的不可沟通性呢?
一森:你发现文化交流中的很关键的问题啦:文化语境。
事实上,这个问题几乎是全世界博物馆面临的难题,以美国为例,纽约时报曾做过报道,进入21世纪后,各大博物馆关于中世纪、文艺复兴的展览热度一直在降低,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当地学制的改变,该部分在历史教育中的比重相对削弱了,包括宗教、社会氛围的改变,年轻人们对于该时期的兴趣越来越低。所以你看,即便没有语言障碍,文化语境的问题依然存在。但是这并不妨碍类似于《骑马与砍杀》、《刺客信条》等历史题材游戏的商业成功呀,近期大火的《黑神话:悟空》也是此方面很好的例子。
所以个人觉得文化语境的障碍不单是译介语言的障碍,也是在地文化的障碍,且个人认为AI在其中大有所为。如果AI能够分析展览具体内容以及在地文化构成,能够利用比喻、比较或者代指的方式建立起跨文化的桥梁,或许能够使观众较为简单地进入这个情景。
我曾在网上见过利用圣经故事解释水浒传-武松的人物性格的,个人觉得非常有参考性,毕竟展览本质上也是讲一个好故事,观众如果可以通过展览对特定文化主题建立兴趣,那个人感觉其目的就已经达到了。至于更深入的文化内核了解,那一定是在建立基础兴趣之后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