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首页 学校
帮我选课
历史 我的

马斯克“星舰”光芒盖过中国火箭? 迎风的青春终究没成为“中国

2024-11-14 10:05:14  人气:2

马斯克“星舰”光芒盖过中国火箭? 迎风的青春终究没成为“中国版请回答1988” 

马斯克“星舰”光芒盖过中国火箭?

“星舰”当地时间星期天(10月13日)早上8时30分在美国得克萨斯博

世界首富马斯克创办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星期天(10月13日)为公司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Starship)进行第五次轨道试飞,并首次成功验证“筷子夹火箭”技术,即在宛如一栋23层高楼的火箭第一级助推器“超级重型”(Super Heavy)从天而降返回地面时,通过发射塔的两个机械臂在半空中将其捕获回收。

筷子成功夹住火箭既标志着SpaceX完成了外界认为不可能的任务,在火箭系统重复使用上立下重要里程碑,也为美国2026年将太空人再次送上月球奠定基础。这项被国际舆论视为人类航天史重大事件的成就,过去两天也引发中国舆论高度关注,不少网民认为“马斯克要被写入航天史册了”“不能吝啬夸奖,厉害,祝贺”。

但在中美太空博弈加剧的背景下,美国这项宇航工程成果,也一如之前马斯克掌控的卫星互联网系统“星链”(Starlink)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时,引发中国部分舆论再现焦虑,担忧星舰的光芒盖过中国航天成就。

筷子成功夹火箭

“星舰”是在当地时间星期天早上8时30分在得克萨斯博卡奇卡的基地发射升空。不久后,火箭第一级助推器(名为“超级重型”)和第二级飞船在离地约74公里的高度成功分离。

发射约七分钟后,助推器上33个引擎中的三个重新发动为其减速,助推器并以接近垂直状态返回发射场,并成功被两个连接在发射塔上、暱称“筷子”(Chopsticks)的两个巨大机械臂牢牢夹住,实现SpaceX追求可快速重复使用火箭助推器的世界创举。

“星舰”助推器以接近垂直状态返回发射场,并成功被两个连接在发

“星舰”助推器以接近垂直状态返回发射场,并成功被两个连接在发射塔上、暱称“筷子”(Chopsticks)的两个巨大机械臂牢牢夹住。(路透社)

火箭助推器重返地面的同时,太空船则在脱离推进器后,利用六个引擎继续飞行,并按照计划成功溅落印度洋目标位置。直播画面显示,溅落现场有烟雾和火光,全程历时大约一小时。

星舰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火箭,总高度为122米(约40层楼高),由两部分组成,底部是长约70米的超级重型助推器,顶部是太空员乘坐的飞船,两级均可重复使用。在美国宇航局(NASA)让宇航员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Artemis)计划里,星舰将担起月球着陆器的任务。

“星舰”星期天(10月13日)升空后,太空船脱离推进器,利用六个

“星舰”星期天(10月13日)升空后,太空船脱离推进器,利用六个引擎继续飞行。(路透社)

星舰在过去一年半里已完成五次试飞,可说是按部就班,但也一波三折,助推器和飞船曾在试飞中爆炸。未来两年,星舰还将开展超过五次的试飞改进发射任务,锁定2026年实现美国载人登月目标。

至于“筷子夹火箭”,则被美国媒体称为史无前例的全新火箭回收方式。该项技术对火箭飞行控制系统的精密度和悬停能力要求极高,略有偏差就可能导致火箭在发射塔上倾倒或爆炸。

这项宇航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不仅将显著提高火箭的可重复使用性,也能让超重型助推器“瘦身减重”,将为稳定减震的重量转移到“筷子”等地面固定设施上,省下的重量能让星舰太空船携带更多货物飞上太空,由此也降低发射成本。

《新京报》星期二(10月15日)引述北京航天基建和运营服务商航天驭星副总裁曹梦分析,进入太空成本低且能力强后,运载火箭未来可能变成自由实现天地往返的交通工具,可以实现地球上任意两点之间一小时内抵达。

SpaceX目标是每年生产逾千艘星舰,从而实现一周双飞,并在2050年前殖民火星。

专家:中国类似火箭可能还得“再等一等”

在太平洋的另一边,不少中国舆论对筷子成功夹火箭表示赞赏。观察者网星期一(10月14日)则引述航空航天撰稿人高天伟研判,中国类似火箭可能还得“再等一等”,并指中国的长征九号火箭设计明显跟随星舰。

高天伟指出,这款火箭概念披露已有约10年时间,方案几经迭代,最新已经缩小至类似星舰的9米直径箭体、几十台发动机并联设计。但长征九号截至目前迟迟未正式立项。

他认为,中国对“跟”星舰看似不着急,是因星舰的发展路线还有很大不确定性,尚未完成技术和商业闭环。中国如果贸然跟随,一旦半途出现不可克服的障碍,将造成巨大的时间和经济浪费,甚至影响本可以稳妥路线完成的重要任务。

尽管中国在航天领域已赶超多国,目前无论技术还是市场都稳居世界第二,但高天伟也坦言,中国在技术和资源积累上仍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

以运力20吨以上大型火箭为例,美国自1960年代起即成熟运用,中国则直到2016年才解决有无。在航天经费方面,中国近年也才大幅跟上,外媒测算中国的投入仅相当于约美国50%。

高天伟认为,与美国的上述差距决定中国必须有所作为,但又须量力而行。

另一方面,也有网民对中美火箭在中国舆论场上的热度存在巨大落差表示不悦。

网易星期一出现以《崇洋媚外?美国星舰回收成功全网歌颂,国产朱雀却无人问津》为题的文章,指出星舰被全网吹捧,一方面是马斯克的个人魅力和高影响力,另一方面是国际媒体广泛宣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文章并指出,中国民企自主研发可重复使用的“朱雀三号VTVL-1”回收试验箭,今年9月1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了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飞船并成功实现了回收,却无人问津。

朱雀三号是中国首款不锈钢液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民企蓝箭航天

朱雀三号是中国首款不锈钢液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民企蓝箭航天在去年12月发布,预计2025年首飞。(蓝箭航天)

文章并为朱雀三号鸣不平,指国产火箭的研发历程同样充满挑战和艰辛,面临技术难题、资金压力、时间紧迫等多项挑战,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

与国际媒体对星舰的广泛报道相比,文章认为,中国国内航天宣传力度则显不足,导致朱雀火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较低。中国一些民众对国内航天成就缺乏了解或存在偏见,认为国外技术一定比国内先进,可能也导致朱雀缺乏讨论度。

文章指出,中国在航天领域也有技术优势和创新成果,如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嫦娥工程、北斗导航系统等,呼吁增强对国产航天的信心和自豪感,避免片面比较和盲目崇拜,同时以开放心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朱雀三号副总工程师:不敢说与星舰进行直接比较

据中国媒体报道,朱雀三号是中国首款不锈钢液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民企蓝箭航天在去年12月发布,今年1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首次飞行试验,今年开展多次飞行验证后,预计2025年首飞,发射成本比一次性使用火箭可降低八九成。

朱雀三号今年1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首次飞行试验。(蓝箭航天

朱雀三号火箭总长76.6米,只有星舰的三分之二;起飞重量约660吨,与星舰的近5000吨相去甚远。在低轨运力方面,朱雀三号为21.3吨,与星舰可高达150吨并非一个等量。

至于两艘火箭的相同点,朱雀三号和星舰同样使用液氧甲烷作为火箭燃料,舰体都由不锈钢打造。蓝箭航天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昌武指出,不锈钢箭体结构可大幅降低火箭的制造成本,缩短生产周期,耐高温的性能在火箭多次返回、重复使用上具备明显优势。

航天专家则指出,液氧甲烷火箭在全球已进入快速研制发展期,能满足大规模进出太空、航班化运输、大推力、高性能、可重复使用等要求。

《新京报》星期二引述蓝箭航天朱雀三号火箭型号副总工程师董锴形容,星舰新一轮发射“有点像大航海时代,当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人们终于确信地球是圆的”。

董锴表示,SpaceX开放度很高,蓝箭航天始终关注每一步进展,内部有专门小组对此展开专门分析。他指出,星舰第四次和第五次试飞情况,对朱雀三号后续设计和研发方案选择都有借鉴意义。

董锴也判断,目前中国商业航天与星舰的差距仍非常明显,“我们还不敢说与星舰进行直接比较,还是那句话‘赶上并超越世界先进水平’,先赶上。”

中国航天信息过多引发信息疲劳

中国近年在航天不断取得突破,去年航天发射次数及航天器研制数量都创下新高。

据今年2月底发布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去年中国航天共实施67次发射任务,研制发射221个航天器,发射次数及航天器数量刷新中国最高纪录。中国的发射次数并位列世界第二,占世界(223次)的三成。

其中,国有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47次,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次数也显著提升。

《蓝皮书》并预计,今年中国航天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有望创造新纪录。其中,中国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模式,年内将完成两次货运飞船、两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和两次返回任务;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为月背与地球间提供中继通信;发射嫦娥六号探测器,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南极采样返回。

中国今年还将发射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实施长征六号丙、长征十二号等新型运载火箭首飞;国内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迎来首次发射任务,多个卫星星座将加速组网建设。

从以上看来,中国航天领域目前不仅发展快速,还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相较星舰的万千聚焦于一身,中国航天的相关新闻信息太多,分散了公众的注意力甚至一定程度引发信息疲劳,但并不意味这些项目含金量不高。

在中美持续争夺太空主导权的节点上,舆论对技术突破的关注度对两强而言其实并不重要,关键还在谁掌握核心技术,在大时代中掌握先机。


迎风的青春终究没成为“中国版请回答1988”

文 | 文娱先声 丁茜雯

编辑 | 先声编辑部

国产剧的年代青春,被烂尾“创飞”。

本周,爱奇艺热播剧《迎风的青春》迎来收官,站内热度值突破8761。作为今年上半年难得的年代青春群像剧,这部剧集也在初期吸引诸多观众“自来水”安利,还被冠以“中国版《请回答1988》”的赞誉。

但不过短短半个月,《迎风的青春》口碑却从开播到收官急转直下,豆瓣评分也来至6分及格线。编剧、导演以及剧中配角“袁山青”更是被一路骂上热搜,“癫剧”、“烂尾”等热搜也位居高列。不少网友更是痛批,从有望成为不断重温、回顾的”中国版《请回答1988》“一跃成为乏善可陈的俗套青春疼痛剧。

而这种来自于观众的震惊、失望,不过又是来自于国产“请回答”系列照猫画虎的又一“致郁”时刻。

01《迎风的青春》为何高开低走?

群像剧一直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演绎形式,而带有时代烙印的群像剧更是如此。

1988年,汉城(现首尔)道峰区双门洞五户人家的邻里生活故事唤起了80年代的青春回忆;而在90年代末,中国内地油田子弟的生活,同样是内地悠悠岁月洪流中的故事一隅。

电视剧《迎风的青春》便是从出生在林七油田采油厂的程苗苗(孙千饰)视角展开,讲述其与弟弟程芽芽(李卿饰)、发小李肆(翟子路饰)等同龄人的青春成长,以及油田两代人、三组家庭之间在大时代洪流下的小人物的岁月故事。其中,不乏夹杂着1997年香港回归、“脑力宝”广告泛滥等具有时代记忆和标志性的节点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该部剧集的雏形便是以“油三代”出身的主创编剧程小猫、程梦琰姐弟在陕西长庆油田的生活经历改编。

不过,原本一路向好、被看作是”贴近现实的回忆杀“之作的《迎风的青春》,却在最后几集开启了令观众难以接受的剧情争议,包括女配“袁山青”一角被指疯狂加戏成为《袁山青传》、袁山青下跪求程苗苗放走通缉犯父亲、男主李肆癌症去世、程苗苗流浪多年不归家等震撼大众三观的剧情,这也令编剧成为被讨伐的主要目标。

总结来看,这部剧即便带有年代、青春、群像标签,但本质上来讲,故事的主题依然脱离不开年轻男女爱情的诠释。而导致观众由“自来水”安利怒而吐槽被诈骗,最大的败笔则是在于诠释爱情的主线人物迁移,救赎梗的滥用以及人设的崩塌。

比如,作为故事男主女角的程苗苗、李肆,最终是一个37岁还留在过去痛苦“流浪”、一个突然肠癌去世的天人永隔,且爱情、亲情尽失的结局;而女配袁山青原本与妹妹相依为命,其父诈骗邻居同事成为通缉犯后也令她成为校园霸凌对象,只有拥有美满优渥家庭的“学霸”程芽芽在正义感的驱使下施以援手。这种桥段在青春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作为副线拍好了便是时下十分受欢迎且能够观众吸引的救赎梗。

但怪就怪在,两人之间展现出的篇幅大多为程芽芽毫无由头的单方面付出与好感,诸如为了袁山青被捅三刀、被袁山青以“可是他是我爸、他是我爸”的理由和下跪行为说服包庇通缉犯,以及即便程家也是袁父诈骗案受害者,也能够接纳袁山青姐妹成为程家的孩子等“冤种圣父”行为。

尤其是受骗家庭的同学谅解袁山青、捐款帮助其妹妹小紫成功手术等善举的情况下,这种包庇罪犯、边缘化女主、程家父母为养育罪犯女儿搬离曾说过“一辈子奉献”的油田、女配占有女主亲情的行为,也令观众吐槽人设崩坏、三观不正。而程苗苗“让位”袁山青的剧情,更是被指“就像在看一本恐怖小说,原女主被新女主吸走了全部气运”。

为此,编剧程小猫、程梦琰这对亲姐弟,还被观众质疑为袁山青姐妹原型,但程小猫却在此前提到,程苗苗、程芽芽的原型才是其与弟弟。

事实上,这并非是这组姐弟档编剧的第一次“创飞”观众。

早在2020年,由陈昊宇、庄达菲、周彦辰等主演的黑马网剧《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也曾凭借融入穿越、母女成为朋友等新鲜视角,一度被看作是“东北版《请回答1988》”,且吸引诸多看客“自来水”安利。

不过,最终却也在进入尾声时出现学霸突变渣男、女主退学隐瞒生女、副线CP分手等人物剧情崩坏而高开低走。即便当时处于微博热搜暂停更新一周的状态,针对于编剧、剧情的骂声在此后仍具有”长尾效应“,甚至影响到电影版观影人群的流失。

02“中国版《请回答1988》”为什么都扑街了?

放眼国产剧市场,国内带有年代、青春、家庭、成长群像标签的剧集在近几年肉眼可见地兴起了一股“请回答系列”风格,打着“中国版《请回答1988》”,抑或延续《请回答1988》《请回答1997》复刻版人物和剧情设定模式的国产剧集产量增多。

但无一例外的,有了珠玉在前,大多所谓的翻版也不免被拿来比较。因此,照猫画虎、烂尾、伪年代剧等被诟病的剧情也成为国产剧通用,甚至因严重脱离现实,缺乏严谨的逻辑闭环而最终流入俗套、狗血、浮夸的境地。

比如《我们的日子》《我们的青春期》,均曾被对标“中国版《请回答1988》”,讲述的也都是80年代背景下的两代人的纯真岁月。但细节的败笔,却也令青春充满不属于这一年代中国家庭的纪实。例如,《我们的青春期》中大量道具、物价存在年代出入,演员妆容是当下的流行风格、80年代末南方乡镇却是人均标准普通话、人均家庭场景布置的新潮“做旧”风等引起观众吐槽;而类似于《请回答1988》拍摄模式的港片开头与女主旁白引入、女主排练舞蹈为引子,也令这一剧集雪上加霜陷入抄袭争议。

事实上,在《请回答19888》中,德善回忆里的双门洞生活,是贫穷的家庭、看不顺眼的姐弟、要命的学习、以及青春期的暗恋等再普通不过的平凡角色之间关于亲情、友情、爱情、邻里的日常生活。

可以看到的是,平淡中见深刻的叙述,没有狗血或是刻意制造的冲突矛盾,只是在日子的细水长流中讲述着生活。这种真实感的烟火气也打破了文化隔阂,立足在情感的共鸣上。

但相比之下,为了制造剧情冲突、主角成长线条的刻画和引带动观众情绪的高潮,此类国产剧也如同古早疼痛小说一般,离不开突兀又工具性的车祸、去世、找不到亲爸等狗血桥段。

比如在《以家人之名》《风犬少年的天空》等剧中,都有一个突然车祸来推动主角长大的爹妈;再者必然会有一个承担深情好人设、激发女性观众母性和爱怜的男备胎,比如《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中得知女主怀孕、男主消失后主动成为名义上的“父亲”的陈君何、《曾少年》的何筱舟等等。

这也导致,国产年代青春剧,其实仍是千禧年时期换汤不换药的为爱情要死要活的青春疼痛文学的内核。

本质上来说,如果仅仅是在用《请回答系列》或者说《请回答1988》来单一地概括“怀旧青春”,是十分单薄的。国情的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地域上的小人物故事,需要有自己的独特性。

03“中国版《请回答1988》”为何难复刻?

纵观国产剧这一大盘中,聚焦复古年代的某个家庭展开的时代故事一直拥有极高的热度。

尤其是在早期的国产剧市场中,“全明星阵容+怀旧题材”公式套入各个年代的青春、家庭、成长、轻喜、群像标签产出的电视剧、情景喜剧更是繁杂多样,聚焦普通人的生活故事也极为普遍。比如《东北一家人》《杨光的快乐生活》《光阴的故事》《父母爱情》等,其中,《父母爱情》还在2014年播出时创下当年双网收视第一,横扫飞天、白玉兰、金鹰奖多个奖项,迄今仍是不断重播的口碑代表。

而这些与《请回答1988》同样带有一定时代印记的国产剧集,也普遍立足在多家庭、多代人的长线人际关系上展开,讲述着酸甜苦辣的日子,这也使得“青春化怀旧”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说到底,围绕着某一时期少男少女家庭展开的年代故事题材,但凡人设讨喜、剧情逻辑正常,便都具有一定的消解观影门槛的作用,而这也就更加容易产出爆剧。

比如豆瓣评分8.1的《如此可爱的我们》、9.1分的《一起同过窗》在当时并无抗剧流量、无大面积宣发的小成本网剧,前者则成为反映千禧年时期一同长大的小镇玩伴们酸涩又鸡飞狗跳的生活的代表,后者也因讲述2010年代普通大学生在家庭和校园生活中的成长“流水账”故事,深受大学生群体推崇。

这两部年代青春剧口碑黑马,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较于真实的校园和家庭生活的取材,而非编剧悬浮的创作畅想。像是《如此可爱的我们》中,在南方极为普遍的职工家属大院文化的还原再现,便引起大量观众的忆往昔。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即便大众对于此类剧集有着一定的宽容性,但口碑爆款仍然是少数派,大多依旧在“1988化”的执念中水土不服。比如《我们的日子》《我们的青春期》等剧便因复刻德善父母偏心弟弟、邻里关系名场面“熬鸡汤”,而被指出缺乏中国式家庭的影子、剧情尴尬。

而大众喜爱这一类题材的创作,主要在于这类题材的电视剧往往是通俗向的叙事结构,是关乎在人本位下的各类情感的展开,不管是感人的亲情、邻里的互帮互助、还是拧巴又小心的青春期暗恋,其故事的底色映照的是现实中的无数个体经历。

说白了,寻找“活”的地气,才是大众的怀旧情怀。

但不仅是上述题材,纵观大量国产剧的制作,普遍却缺少现实的“落地”感。比如不少油田子弟便针对《迎风的青春》吐槽出戏,“穿橘色工作服的石油工人叔叔们基本上都是脏兮兮的,没那么多干干净净拿着公文包”、“油田计划生育超严格,超生是要丢工作的,普通双职工油田家庭全部都是独生,所以油田人看这个很出戏”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油田子弟也指出剧中“着力描写编剧小时候作为油田子弟的优越感,三观奇歪”,而这恰恰可能令部分观众加深歧视性的刻板印象,甚至片面化看待坚守在偏僻不发达地区征程、挥洒血泪的几代油田人。

另一方面,便是“完人”与否。比如在《请回答1988》中,即便是白月光如狗焕,也有邋遢、懦弱的一面,天才棋手阿泽并非战无不胜,还是生活中的白痴;而中年时期的主角团们亮相,也成为了韩国随处可见的的“那个大男子主义的大叔”、“那个唠叨的大婶”的形象。

可以说,不避讳真实平凡的人性处理,也是一种情感的落地,而细腻、真实的情感共鸣往往是此类年代作品的关键点。

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每一个哈姆雷特的感知行为都是不一样的,也正是缺乏对从人物真实生活角度出发的挖掘,也就导致了不少国产剧执着于打造跳脱现实人性的“完美”人设。比如《迎风的青春》中,程芽芽的人设便兼具了言情小说完美男主的特质,但其后期宛如袁山青的定制机器人般的行为,却也恰恰缺失了真实的人性处理,流于浮夸的幻想也不过是又一“玛丽苏”的折射。

对于国产剧而言,真实的中国年代,或许就像古早的编年体电视剧《一年又一年》中以一个小家庭平淡的生活来微观岁月的如水漫长那样,普通人的生活本就是一本纪实流水账。

而大众在这些剧集中,并非是为了“研究”幻想世界,而不过是希望在复刻的真实中,找寻那泛黄平凡的旧烟火。

结语

事实上,经历过多个年代变际的中国,从不缺少怀旧故事素材,而“请回答系列”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模板,却并非是唯一的成功模板。

正如《家有儿女》《我爱我家》等情景喜剧也同样是普罗大众鸡毛蒜皮的一个年代的生活日记,《欢乐家长群》《小欢喜》等与如今年轻一代生活接轨的家庭、青春成长剧集也是如此。甚至于,根据华坪女高张桂梅老师真实经历改编的《山花烂漫时》,又何尝不是大山孩子视角的另一种年代青春成长群像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映射,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怀念。而国产剧的灵感土壤,并不该是生拉硬套的模板,在这片土地上专属的年轻青春故事,或温情或流水账,又或是在苦难的生活中开花等等,都是具有共鸣性的烟火人家。

正如《请回答1988》开头旁白所言,“1988年,虽然有冷战,但内心火热;虽然不富裕,但却有段内心温暖的岁月。我们的18岁,自认为是在时代的最前沿”。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课程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