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7 11:56:32 人气:7
对话猿编程创始人李翊:“AI+”时代,拿什么保护我们的孩子? 用创意和AI改变生活,逾3万名中小学生参与人工智能和编程实践活动体验,
对话猿编程创始人李翊:“AI+”时代,拿什么保护我们的孩子?
未来网广州9月10日电(记者 凌萌 谢青)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青少年网络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各业联系的日益紧密,“AI+”时代下,如何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侵害?AI教育又该如何与时俱进,培养具备科技素养、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少年?9月9日,在2024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青少年网络保护分论坛上,围绕当前社会关切的青少年网络保护课题,未来网记者与猿编程创始人李翊展开了深入对话。
“AI+”时代青少年网络保护形势严峻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也随之发展,网络诈骗的黑手已悄然伸向小朋友,诈骗形式多样,手段隐蔽,切实提高未成年人的反诈意识迫在眉睫。
李翊认为,当前的“AI+”时代,青少年网络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科技发展下,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面临的主要课题。随着触网人群呈低龄化趋势,很多不法分子选择将更多的目光盯向青少年,而青少年一旦卷入其中,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将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保护刻不容缓。”
猿编程创始人李翊在网安周青少年网络保护分论坛上演讲。
未成年人已成为“互联网大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底,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发布的《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增长到97.2%。
而与之相对的,涉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据媒体报道,有66%的未成年网民表示在半年内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高于整体网民的55.6%,包括红包返利陷阱、兼职刷单陷阱、游戏诈骗陷阱等。
对此,在2024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青少年网络保护分论坛上,课程动画片《科技少年反诈指南》(以下简称《反诈指南》)正式发布。记者了解到,2024年上半年,按照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公益行动计划的安排,北京市朝阳区反诈中心、猿编程共创制作了《反诈指南》。
课程动画《反诈指南》中,聚焦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电信诈骗案件频发的情况,每集都包含“剧情引入”“案例演绎”“交互互动”“警察科普”“壮猿反诈科技小课堂”“反诈RAP”等环节,力求让孩子们能“感同身受”,受到启发。
“为未成年人打造一个绿色、健康、温馨的数字空间,让每一个孩子在数字时代茁壮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和责任,这背后离不开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普及教育。”李翊表示,作为“@芽计划”的项目之一,《反诈指南》是面向未成年人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激发孩子们对网络安全重视的一项具有实践性意义的举措。
培养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科技少年
“AI+”时代下,如何保障近2亿名未成年人的安全“触网”?李翊认为,其中尤为关键的一点,是培养孩子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信息科技素养。
“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网络安全,我们一方面要教给孩子们,身处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造福人类和社会,同时也要去防护由于技术发展而带来的一些网络安全问题。”李翊说,对于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的课程中,可以融入一些相关的知识和场景。例如通过写代码的案例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们,我们可以用程序、用代码去造福人类,同时也要防止不法分子的程序侵犯;抑或是模拟抽奖程序,可以通过代码去控制获奖概率,让孩子们了解到网络上的抽奖是可以被人操控的,借此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及防护能力。
据李翊介绍,面向“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如何增强青少年的信息科技素养”课题,猿编程打造出了“四个一”模型:第一是一种语言,即编程语言;第二是一种计算思维,就是信息科技背后的智慧;第三是一种能力,即创新能力;第四是一种视野,即未来科技视野。
网络安全技术人才是网络安全事业的建设核心。在李翊看来,青少年一代是网络安全人才的后备军,科学素养的培养及AI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
“人工智能教育确实应该从娃娃抓起。网络安全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职业及技术分支。要从小向孩子们普及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提升他们的信息科技素养,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一粒种子。未来一定会有一批青少年成为网络安全方面的专家。”李翊表示。
发布于:北京
用创意和AI改变生活,逾3万名中小学生参与人工智能和编程实践活动体验
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再进行编程,变成一个智能小助手……普陀区曹杨实验小学学生陈高意展示的作品“我的生态小管家”,其创意来源于学校的生态节,从校园菜园和雨池得到循环使用资源的启发,用废弃材料打造一个动植物共生的环保小家园。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让人工智能更好地为生活服务。22日,第三届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与编程实践活动迎来终评,部分项目在上海师范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同步进行。选手们现场演示自己的作品,通过专家答辩以及与人工智能、编程相关的综合素质测试,展现了自己的科技创新风采和实践能力。
第三届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与编程实践活动。
今年4月,第三届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与编程实践活动启动。在前两届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本次活动积极响应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开展第16届全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的要求,同时结合了部分教育部“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进一步为上海青少年搭建更广阔的科技创新实践与交流平台。自实践活动启动以来,主办方组织开展了六轮公益科普课程与活动,全市青少年积极响应,来自16个区超过30000名中小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和活动体验,产生了不少创新成果。本次活动在原有的编程、人工智能类别的基础上,新增了科创系列和机器人系列,共有动画故事、创意游戏、探究主题、机器协同等16个活动项目。
学生参与活动体验。
上海市临港实验中学学生胡赵哲展示了作品“基于车流量识别的动态红绿灯控制系统”,作品旨在缓解日常生活中的交通拥堵问题,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构建了一套十字路口车辆通行控制系统。项目核心是通过摄像头实时捕获路口图像,然后利用百度AI进行车辆数量和位置的识别,设计的智能算法动态调整红绿灯的时序,提升交通效率。此外,系统设计了交通指挥机器人,结合智能红绿灯系统协同控制,提高交通管理效率,有效改善路口通行流畅性。娄山中学学生杨影萱展示了作品“数智情绪互动多功能台历”。成千上万种生物与人类一同生活在地球上,有些已经消失,有些濒临灭绝,将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卡通形象与濒危海洋动物科普册、翻转万年历、互动氛围灯和音乐相结合,引发大家对保护环境和海洋生态的重视,共同守护地球。评委们对选手们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肯定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最终的获奖名单近期将通过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少年科学院微信公众号发布。
终评现场。
这次活动由少先队上海市工作委员会指导,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部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主办,上海少年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承办,为青少年搭建一个广阔的科技创新实践与交流平台,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热爱。
原标题:用创意和AI改变生活,逾3万名中小学生参与人工智能和编程实践活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