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9 16:34:41 人气:84
京津冀三地共青团协同促进大学生就业 西南交大学生作业成了思政教材,
下面给大家讲解“京津冀三地共青团协同促进大学生就业 西南交大学生作业成了思政教材”的知识,本站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哦!
温馨提示:本文章素材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和聚合(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只是一个免费信息分享网站,文章仅供阅读参考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196594267@qq.com 核对后马上删除,谢谢!
京津冀三地共青团协同促进大学生就业 西南交大学生作业成了思政教材,
京津冀三地共青团协同促进大学生就业 4月10日,由北京团市委联合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团市委、河北团省委主办的2024届高校专场线下就业实习双选会(北京)暨京津冀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本次双选会共有194家企事业单位现场参加,涉及金融、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机械制造、航空航天、高新科技等多个行业,现场提供各类招聘岗位1822个,提供招聘需求12752人。双选会运用数字化手段设置了AI面试间,同时邀请专业老师现场指导简历修改,为求职的学生做好服务。此外,本次招聘在中智招聘网上同步开启线上专场,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选择,精准服务高校毕业生群体。 当天,京津冀三地共青团还举行了京津冀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要建立健全京津冀三地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机制,整合资源促进大学生就业。持续加强合作,开展共商、共享、共建、共创,形成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共同体。 长期以来,北京团市委整合资源促进大学生就业,依托团属新媒体矩阵,宣传解读就业政策,发布“青帆启航”“就业实习”“职面未来”等专题推送,累计阅读量和播放量达1719万。此外,北京团市委今年已指导42所高校开展百家高校校园行专场招聘会及网络双选会,已直接募集就业岗位4827个,提供招聘需求54700人,并联合9个省(区、市)驻京办动员653家企业募集岗位2286个,提供招聘需求15505人。 下一步,北京团市委将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三地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共同体机制,紧抓关键时间节点,强化就业观念引领,聚焦特定群体帮扶,促进京津冀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发布于:北京 朱莹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 临近期末,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新闻评论课的一场考试吸引了很多同学的关注。近日,在西南交大图书馆,同学们的评论作品被公开展示,主题涵盖脱贫攻坚、高铁发展等,当中既有文字作品,也有视频评论。 这些作品大都是同学们用脚走出来的。按照课程要求,同学们走进贵州大山深处,实地了解脱贫攻坚给贫困地区带来的变化,也走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验室,探寻自主创新成果是如何诞生的,还访问县级融媒体中心,感受媒体融合的前沿动态。 现场教学。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供图 同学们基于实践而完成的评论作业,通过公共媒体平台发表。看到自己的评论作品在互联网上赢得网友的关注和讨论,学生徐小芳很高兴:“原来我的思想可以影响这么多人。” 在期末考试中,这些作品公开接受了老师和同学的评价。评分老师翻看每位同学的实践周志,仔细询问同学的采访、评论、遇到的困难及克服的过程。 “这个展出只是我们期末分数的一部分。”学生徐正阳说。据介绍,这门课程实行过程性评分,从选题策划开始就有考评,当中实践部分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同学们一开始就不轻松。 同学们的采访实践。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供图 2020-2021年,西南交通大学共立项校级一流课程249门,梅红教授主持的新闻评论课是其中一门。按照一流课程建设要求,新闻评论课的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工程现场、工厂车间等,从实践中收获真知。师生们还利用寒假、暑假和秋季学期的时间,长途和短途实践相结合,扎实走基层。 6年来,西南交大新闻评论课程的学生走进20多个课外实践基地,前往广西、四川、重庆、青海等地实地调研,了解社情民意,在实践中开展社会调查,核查新闻事实,挖掘新闻故事,进而完成他们的评论作品。 这门专业课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大学生的思政课。作为课程的任课教师之一,西南交大人文学院团委书记刘爽说,当代大学生充分享受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双向性和自主性,学生们基于实践而完成的作品在互联网上进行了二次传播,他们自身也成了思政教育作品的生产者,理性地参与到了社会公共意见的建设中。 西南交大图书馆颁发的文献收藏证书。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供图 经过期末考试的考评后,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在西南交大校内各平台展示,并被学校图书馆收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发布于:北京
西南交大学生作业成了思政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