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首页 学校
帮我选课
历史 我的

美团刚抖音,可“傍”视频号? 电商新势力,小红书、视频号暗战

2024-10-05 15:03:15  人气:5

美团刚抖音,可“傍”视频号? 电商新势力,小红书、视频号暗战618 

美团刚抖音,可“傍”视频号?

文|财经故事荟 王舒然

编辑|万天南

如果时间倒回到几年前,美团绝对想不到,自己的劲敌会是短视频平台——目前,在本地生活领域,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内容平台已尽数下场,成为威胁美团的“新势力”。

这其中,尤属抖音最为棘手,去年,抖音以“奇袭”之势,与美团展开正面交锋,一度给后者造成了不小的压迫感。

据海通国际报告,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GTV(核销后总交易额)接近2000亿元,且绝大多数由到店业务贡献,而据交银证券研报预计,同期美团到店业务GTV为6000亿元左右——抖音本地生活交易额已近美团到店业务的1/3。

这是一场惊人的追赶,要知道,抖音2021年初才正式启动本地生活业务,至今只有3年多,而美团已在此深耕10多年。

美团对此的应对之策,主要是“修内功”——巩固货架基本盘,同时大补内容课。去年,直播和短视频入口齐齐登上美团App首页。

此外,美团也许可以考虑“拉外援”,与视频号结为“盟友”——在腾讯3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中,腾讯总裁刘炽平表示,在本地生活领域,视频号可能会与美团等平台合作,帮助推广其本地服务。

言下之意,视频号本地生活业务似乎并不准备像抖音一样,亲自下场干“重”活儿,而是选择接入美团等平台的供给。

腾讯和美团一直关系匪浅,在美团以往的发展阶段中,腾讯曾给予过或资金或业务方面的支持,至今在微信“购物消费”的九宫格中,美团还占有外卖和特价团购两席。

如今,两者有望再度联手,或将给激烈的本地生活之战带来新的变数。

一、美团VS抖音:互为优势,各有短板

在过往的战役中,美团和对手是在同样的生意逻辑中比拼,但这一次截然不同,抖音和美团属于错位竞争,两者互为优势,也互有短板。这一点,与抖音和淘宝的电商之争颇有些相似。

首先,两者的流量起点已然不同。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去年4月,抖音月活用户数为7.6亿人,而QuestMobile数据显示,同期美团月活为5.3亿人。

诚然,抖音未必能将全量用户转化为本地生活用户,但如此庞大的泛流量池足以带来很多增量空间。

从数据上就能看出,抖音发布的《2023年度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抖音生活服务总交易额同比增长256%,其中,短视频交易额同比增长83%,直播交易额同比增长5.7倍。

其次,两者满足的需求场景不同。

抖音属于兴趣推荐,通过内容种草激发用户兴趣,进而产生消费,是“店找人”,能拉动非计划性消费;美团则是货架模式,搜索属性更强,是“人找店”,主要承接计划性消费。

两种模式互有优劣,兴趣消费会抢走一部分计划性消费,但短时间内,美团的基本盘不会被动摇。

这从其增长态势就能看出,财报显示,2023年美团核心本地商业的收入为2069亿元,同比增长28.7%,经营利润为387亿元,同比增长31%。

来源:美团财报

原因在于,一方面,抖音的商家供给和评价体系等基建不及美团,能满足的需求场景有限。

以商家供给为例,《2023年度数据报告》显示,去年底抖音生活服务合作门店有450万家,而美团财报显示,早在2022年底,美团年活跃商家数就高达930万。

另一方面,美团的商家基本盘是中小商家,国信证券去年研报显示,美团中小商家的数量占比为90%-95%,贡献的GTV占比90%左右。

对他们来说,要通过短视频、直播、达人探店等方式从抖音泛流量中找用户,成本很高,难以承受,这是抖音很难撬动的长尾供给。

一位抖音操盘手以烘焙行业为例,算了一笔账——在40%-50%毛利率的情况下,扣掉人工成本20%,水电房租8%,平台抽佣2.5%,剩下能用于营销推广的比例只有10%左右,这点空间无论是拿来自己做直播还是找代运营,基本不剩什么利润了,“所以中小商家在抖音试水一轮后,基本都回归美团了”。

不过,美团也不能“稳坐钓鱼台”,长期看,抖音的短板有机会改善,供给可以补充,搜索心智也有机会培养,这可能会对美团的货架优势产生更大的冲击。

抖音在电商领域的进化就是“前车之鉴”,其从兴趣电商扩展至货架电商,3月22日推出的抖音商城独立App在短时间内就产生了不俗的下载量——据七麦数据显示,截至3月26日,抖音商城App在安卓系统的下载总量已超过4亿,其中华为、OPPO应用商店的下载量均超过1亿。

抖音商城App

目前,抖音正狂补本地生活的短板,意图扩大业务边界。比如,其1月面向50座低线城市招募生活服务区域服务商,以拉动下沉市场的商家供给;去年底,其还邀约大众点评Lv5-Lv8同时抖音评价等级Lv3以下的用户入驻,并给出一定的升级奖励,以大力建设点评体系。

2024年抖音对本地生活的进攻只会更猛烈。据晚点报道,去年底浦燕子接手抖音生活服务后,将2024年的销售额目标从原本的4000亿元左右,提高到接近6000亿元,同比2023年增速接近100%。

美团必须做好应对,但在这场错位竞争中,两者只能尽量扩展自己的边界,以制衡对方的边界。

最终局面或如美团高级副总裁张川在今年1月的内部信中所判断的,大家都不会无限制投入资源,淘汰赛的最后结果是确认每个强手的边界在哪里。

二、美团应该抱紧视频号?

在边界的扩张上,美团的思路是“扬长补短”。

一方面,在守住货架基本盘的基础上,通过扩展更多低价供给吸引新用户。

张川认为,“货架+低价”是未来到店业务的核心定位,也是所有工作的指导。

这不单靠“特价团购”这一版块,而是要建立起“天天低价”的供给新模式,为此,运营方式、团队考核及商家合作方式均要进行调整。

比如,过去美团商家的套餐和价格可以一年不变,但之后要因时而变,因人而变;团队以往主要考核“新签商家数量”,之后会更注重与商家沟通更积极的价格;运营侧则要利用线下地推和微信群等方式传播天天低价,拉动用户增长。

另一方面,美团也在向对手学习,补上短视频和直播的内容短板。

去年7月和8月,美团App首页分别上线了直播和视频入口,今年3月,美团又在视频版块新增“剧场”频道,进一步补齐影视解说类的内容。

从目前的成效看,短视频版块的流量还比较低,在推荐流中刷到的多数视频点赞量只有几千,与抖音动辄几万、十几万的点赞量存在不小差距;直播方面产出明显,据36氪报道,美团直播去年10月的GMV突破20亿元。

不过,这其中拉动了多少增量需求,又有多少只是转化了原本的搜索需求,属于“左手倒右手”,并无数据可考。

目前,美团直播包括官方直播、商家自播和达人直播,但以官方直播为主,据36氪去年12月报道,超70%的GMV由官方直播间贡献,可见美团直播尚未进入商家自运营正轨。

其实,直播和短视频对美团的意义,可能更多还是提升既有用户的停留时长,以期拉动转化和复购,但要达成抖音那样的生态效应,靠内容吸引大量新用户,进而成为达人和商家的经营阵地,至少短期内不太现实。

根本原因是,用户把美团当成工具的心智难以转变,美团的内容场景更多是对货架场景的补充,其影响力基本局限于平台内部,难以辐射到更大的外部群体。

因而,想要进一步扩张,美团需借助“外援”的力量。

恰巧,视频号布局本地生活的主要策略是引入服务商体系,由此促成了两者的合作机会。

目前,视频号为本地生活商家提供了两种入驻路径,一种是商家可开通视频号小店,或接入视频号本地生活组件,将商品分别上架到小店或小程序后,便可通过直播或短视频售卖。

该模式去年5月上线,但仅针对少数头部品牌商家,如汉堡王中国、肯德基、麦当劳等。

第二种方式适用于更多商家,是跟第三方服务商合作——商家需入驻服务商的视频号小店或小程序上传商品,审核通过后,会进入视频号选品中心,如此便可以自己带货或通过达人进行分销。

据亿邦动力报道,该模式在去年8月左右启动测试,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佛山、汕头、成都、西安等城市的商户接入,以餐饮团购为主。

这些第三方服务商包括美团、美味不同等、享库存、联联周边、贪吃商城、陈记士多等。

对美团来说,接入视频号后,相当于用视频号之长,弥补自己的内容生态之短。

首先,视频号庞大的流量池为美团提供了更多增量挖掘空间。

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早在2022年6月,视频号月活已超过8亿,且其还处于上升期,微信13多亿月活便是其后盾。

基于此,美团一来可以自建官方账号带货。目前,美团已在视频号建立了账号矩阵,其中,“爆团团”、“美团周边游”、“美团出境游”等多个直播间均有不定期开播过。

二来,也是更重要的,美团可以借势视频号达人生态进行分销。

此前,美团曾尝试过自建达人探店和分销体系,其分别在2020年、2022年上线“美团圈圈”私域分销小程序和“美团圈圈探店”小程序,但如今后者已搜索不到,前者也无太大水花。

接入视频号后,美团可以用更轻量级的方式实现商品分销,拉动GMV增长。

三、视频号不想干“重”活儿?

现阶段,视频号本地生活以接入美团等第三方服务商的策略为主,而不是直连商家,当然不只是为了利好他人,背后也有自己的考量。

其一,本地生活是块难啃的骨头,如果直连商家,平台需要进行大量的供给和服务基建,比如谈商家、帮入驻等。

这些苦活累活一方面需要足够的运营团队来支撑。参考抖音,据晚点3月报道,抖音仅生活服务销售团队就有5000 人。

但“堆人”不是微信的风格,微信一直崇尚用产品的方式解决问题,据市界近期报道,整个微信团队的人数约4000多人,视频号的团队规模则更小,张小龙在2021年微信公开课上的公布数据是一两百人,近几年有增加但猜测不会超过千人。

另一方面,视频号在本地生活已失先发优势,要从零开始构建整个体系,投入成本巨大,可能会拖累整个集团的利润水平。

参考阿里和美团,美团经历多年亏损,直到2019年才实现年度盈利,而阿里本地生活板块目前仍是亏损的。

今年初多多买菜暂停本地生活项目,也被猜测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

其二,视频号当前优先级更高的业务是电商,而非本地生活,“本地服务并不是我们当前关注的重点”,刘炽平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如是说。

在团队规模有限的情况下,视频号只能做取舍,而现阶段以接入服务商的方式入局,性价比更高。

一来,借势服务商的商家资源,尤其是美团遍布全国近千万的商家规模,视频号能更快的构建内容供给,节省推进成本和时间。

这一策略,其实抖音、快手也在发展早期使用过,且他们均与美团合作过。

抖音在2018年布局酒旅时,曾选择与美团、携程、同程等第三方合作,通过第三方在抖音中的预订小程序实现闭环交易。只是后来,抖音不满足于只做导流,便于2019年开始下场直连商家。

快手则在2021年底与美团达成合作,彼时,快手用户可通过美团在快手的小程序购买团购券。不过,目前该链路似乎已失效,虽然美团小程序上还显示着团购列表,但团购详情页却没有显示实质内容。

二来,由美团等服务商对接商家,帮助商家完成入驻、管理商品、找达人分销等事务,视频号会减少很多管理压力,尤其本地生活有大量的中小商家,管理难度较大。

这一点和电商相似,视频号在引入产业带电商商家时,也是通过服务商合作的方式。

而视频号自身可以专注做好工具,当个“卖水人”,坐收佣金即可——据亿邦动力去年5月报道,视频号向本地生活商家收取的佣金在1%左右。

综上,视频号和美团合作,属于强强联合,彼此用对方的长处,补自己的短板。

只是,对视频号来说,这是当前阶段因时制宜的选择,还是会长期秉持的路线,尚不可知。

未来视频号是否会如抖音、快手一样,切断这一合作链路,是美团要考虑的变数,

不过,就眼下而言,抱紧这位“盟友”,还是其对抗抖音的极佳选择。


电商新势力,小红书、视频号暗战618

自从拼多多、抖音从巨头缝隙中崛起成为新巨头,没有人再敢说,电商大局已定。

20多年间,从货架电商到内容电商、直播电商,这场演进中,电商巨头们则陆续登场。当抖音电商GMV近3万亿,拼多多市值超越淘天,感性的故事与理性的逻辑,几乎全都发生了扭转。

但有一些过去看似成功的故事,却在2024年618呈现另一种态势:超级主播几近消失,“嚎叫式直播”遭遇大面积吐槽,被要求低价的商家联合发声拒绝……

所有的变化,无一例外地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电商行业也在探索回归现实与本质。商家、主播与用户不愿以“一个流量”存在,而是以“一个人”的姿态在电商世界出现。同时,用户需求、消费习惯的更迭,一直没有完全被满足。

在6月12日小红书电商举办的媒体沟通会上,有媒体问及流量问题时,小红书电商运营负责人银时表示,“不应该把用户、买手、商家当作流量运营。如果你对待一个人的话,人和人就是简单的,如果你对待流量的话,就是有套路的、工具化的。好内容、好产品与好互动,这是商家、买手在小红书与用户进行链接的方式。”

也是在这场沟通会,小红书电商发布的618阶段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618期间小红书电商直播间订单量为去年同期5.4倍,店播GMV为去年同期5倍。

另一个同被称为两个“电商新势力”的微信视频号,不久前也发生重要变化,视频号电商并入微信开放平台。相关媒体报道中提到,"他(张小龙)最近在提商品就是内容,就是希望微信能不能让商品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流通。"报道援引该人士认为,如果按照这个方向,一个现实的可能性或许是创新内容载体 + 商品交易的转化路径。

2023年底时,“小红书、视频号是2024年最值得投入的两大平台”,就已经在电商圈中流传。原因不在于这两个平台拥有大量用户,更大的不同是,它们似乎都希望以“人”的视角,来讲一个不同的电商故事。

毕竟这些本质上的不同,而非复制头部,才能塑造出“电商新势力”的故事。

01 电商20年:流量的追逐与迁移史

互联网大多数时候,是把已有的东西,换种方式搬到网络之上。

千禧年时,国内电商尚处蹒跚学步阶段,电商基础依赖于简单的在线货架布局,交易方式亦仅限于电子邮件和原始网页。直至2003年淘宝和京东横空出世,挺入电商赛道,国内电商市场迎来了*次大规模的增长。

基于B2C和C2C模型,国内电商玩家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成本,提高了购物便捷性,亦预示着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的崛起——在任何时刻,无论身处何地,只需通过手中设备连接至电商平台,人们便可如同置身实体店铺般浏览琳琅满目的商品,体验从挑选至购买的完整流程的货架电商。

这正是国内电商的开篇故事。

有如沃尔玛的实体货架,货架电商作为电商行业的经典标志,亦分化出了国内电商的*波。此后多年间,淘宝、京东等玩家亦在双十一、618等时间节点,屡屡递交令人瞩目的GMV答卷,不断刷新行业记录。这是整个20年中,前15年的故事。

但随着互联网演变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单一的货架电商逐渐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即便通过消费者行为分析和个性化推荐算法实现定制化购物体验,但对技术革新的响应,“人找货”逻辑下的货架电商始终无法承接消费文化的演变。

变化起于青萍之末。

2016年,淘宝直播上线。这年中,在一些重要的商家、TP(淘宝代运营)等参与的会上,时任阿里巴巴集团CEO逍遥子不断鼓动他们投身直播,“说这就是下一个时代的机会。”参与的一位商家回忆。

彼时,伴随着4G网络的全面普及和智能手机性能的显著提升,一众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此背景下,淘宝直播的上线,真正标志着直播电商开始崛起。

2016年,也被称为直播元年。

两年后,抖音和快手的加入,则为该模式注入了更多动力。至此,直播电商如潮水般席卷整个市场,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蔓延,重构电商消费文化。

一方面,直播电商借由实时互动的直播形态,使得用户与商家之间的互动成为可能,从而大幅提升了购物的沉浸感和体验性,有效地弥补了过往传统货架电商在感性连接上的短板,新定义了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在电商赛道历经货架电商多年洗礼的时间节点,直播电商的到来恰逢其时。

彼时正值“商品爆炸”的时代,每款商品都可能拥有成千上万个类似款式,在外观、质量、功效和价格等多维度上亦有着细微差异。同质化严重、信息过载的局面无疑增加了筛选信息的时间成本,同时也加剧了用户购买商品时的决策压力。而直播电商选品、讲解等核心环节所缔造的“货找人”逻辑,恰是一剂良药。

值得一提的是,直播电商模式的一大特性,是借由高频的内容输出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并通过精准的算法推荐锁定目标受众,提高营销效率。而这,使短视频玩家在此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毕竟短视频平台本质上是一个流量制造中心,由众多用户不断创造内容,形成一个持续涌动的流量池,平台无需外购大量流量,只需操纵和分配这些流量,便可为其匹配价值。

正因如此,随着直播电商逻辑不断演变,短视频平台逐渐成为其强力支撑。

2020年8月,抖音与淘宝正式分手。一年多后,抖音GMV突破1万亿。

02 电商战国,等待新变量

纵观过去两年间的电商叙事线,从阿里发力淘特、京东祭出百亿补贴,到抖音、快手切入货架电商,再到拼多多、京东发力短视频,各路巨头竞相侵入彼此腹地讨要增长,抑或是针对对手步调展开防守反击。

背后的逻辑在于,随着互联网红利的逐渐消退,以及电商行业成熟度的提升,赛道竞争日趋激烈,行业自然走向了优胜劣汰的加速阶段。而这,既对玩家们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亦挤压着大量商家的生存空间。

以今年618为例,不论是传统货架电商还是直播电商,“全网*价”和红包补贴依然是抢夺用户、流量的核心打法。只是,在此番白热化的竞争环境下,价格战的成本往往被玩家们转嫁到平台商家身上,逼迫商家让利——“仅退款”逻辑的普及,与其亦有这一脉相承的暗合之处。

这意味着,纵使电商平台渗透率与GMV仍在上涨,但并非所有参与者都能从中受益。相反,过度内卷的竞争环境,将各路电商平台挤压在一条狭窄的赛道里,不断加速却又难有突破,而大量裹挟于其中的腰部商家则难以承压。

究其所因,在货架电商阶段,电商平台仅作为商品的陈列窗,核心在于货物本身;而崛起的短视频电商中,人仍旧被视为流量的一部分——电商巨头们在这场流量游戏中你追我赶,最终通过刺激和诱导来将流量转化为GMV。

但对于入局玩家,对电商平台而言,发力短视频固然能够抢夺用户注意力,但真正的内容生态需要“养”,借由花钱买流量的打法强行导入内容基因无疑过于草莽,进而导致内容生态过于脆弱。

仓皇上车,恰是电商玩家们对流量枯竭的恐慌的体现,不断深入彼此腹地,则使玩家们背负着战线拉长,兵力分散等压力。

另一方面,在赛道卷无可卷的背景下,传统电商营销打法渐显乏力,不断成长的用户,则对惯有的低价引流、吆喝式卖货等打法疲于应对,甚至心生抵触——即便是头部主播,当下亦面临着带货数据下滑的压力。

电商行业急需新的变量,而非新的流量势力。

回归电商的本质,服务于人真实的需求,或许正是解法所在。

这既是商业逻辑的转变,亦是对现有消费文化的深思和重塑——不再基于短暂的冲动诱导来实现转化,而是抓住每个人独特的需求和偏好,以一种他们真正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满足真正的需求。

因循该逻辑,南征北战的阿里最终喊出“回归淘宝”,重塑用户心智,试图以此稳住自身基本盘;小红书和视频号,则试图重新定义内容与电商的关系,为变革中的行业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03 新势力的想象

对新晋电商玩家而言,仅仅依靠尾随行业潮流,熬到红海变蓝,并不切实际。

因此,在“全网*价”和传统叫卖式直播已经被市场广泛采纳的背景下,小红书与视频号另辟蹊径,走上了与众不同的发展路途。

作为腾讯“全村的希望”,视频号不同于其他电商平台在低价领域厮杀的逻辑,其更注重提升自身的品质调性和维护电商生态的健康,通过采取限制低价引流和低评分商品的策略来加以规范,比如曾限制低于5元的商品准入优选联盟,以及排查“低价高邮”的野蛮引流打法。

私域带来的诱惑,也吸引了那些盈利能力受限的中小商家和大量品牌入驻。对此,视频号并未选择应收尽收,而是强化品牌商家入驻门槛,降低平台新品牌和白牌数量,以此强化平台品牌力——高速成长的视频号,似乎不愿成为下一个抖快。

小红书的电商飞轮同样在加速转动。

2023年,随着董洁、章小蕙直播出圈,小红书以买手特色红海突围。而过去一年间,小红书不断补足电商基建短板的同时,买手生态亦逐渐完善。

据悉,618期间小红书电商单场破百万买手数量,为去年同期3倍。以时尚买手@合合哒为例,其转型小红书买手不到一个月,就实现了单场430万的销售额,618期间单场达到了1300万。

数据增长之余,小红书买手生态亦愈发多元——在全网拥有声望的创作者,现正一一化身为小红书买手;不少普通用户也通过自身努力,分得了属于自己的蛋糕。

不过,买手似乎并非小红书的终点。借由买手直播培养电商心智之后,小红书现阶段正试图发力店播,试图通过“买手直播+店铺直播”实现电商嬗变。据悉,618期间小红书店播GMV,达到去年同期5倍。

以支吾家居为例,作为成立不到三年的设计师家居品牌,其在入驻小红书的一年多时间里,依托小红书的内容种草基底,通过买手直播和店铺直播迅速崛起,618期间一场店播销售额突破百万。

支吾家居告诉光子星球,小红书店播同其他平台截然不同,不追求低价竞争或过度促销,而是娓娓道来、深入讲解产品的设计理念、所用材料、开发过程等。在直播场景的呈现上,会配备有专业摄影师及专业相机,而非使用手机,以确保画面的高清晰度和更好的视觉感受。

从某种程度上,相较于抖快普遍的吆喝卖场,以及货架电商的“超市”,小红书店播的风格更像是“逛商场”——用户不再仅仅关注价格层面的*优势,而是开始重视品牌选择、体验差异化和渠道调性等多维度因素,也更愿意为商品背后的价值、文化付费。

因此,尽管内在逻辑并不相同,但小红书亦解决了困扰电商多年的复购率、退货率与客单价难题。

让“人”的需求如何被其他人(商家、主播/买手)识别与满足,让商品成为内容并融入社区,用原生的方式去解电商的命题,正成为小红书电商的方向。

归根结底,电商赛道没有固定、*的解法。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光子星球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课程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