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4 07:41:42 人气:13
从批发到零售(批发零售有哪些),
2001年,京东第一次转型,从批发转为零售。
从1998年创业,到 2001年,京东已经垄断了中国差不多 60%的刻录机市场,在北大资源西楼租了三四间办公室,但还是不够用,公司应该有十七八个员工。中关村各个柜台卖出来的刻录机都从京东进货。
那一年,有一件事情刺激了刘强东。
台湾有个实力雄厚的企业,到北京来发现刻录机市场竟然被京东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垄断,就也想分一杯羹,做刻录机的代理。京东的这个竞争对手很嚣张,扬言要把京东耗死。双方因此打起了价格战。例如,进口雅马哈刻录机,进价2700元一台,双方一直压到 1700多元一台,而且,对方发誓,所有刻录机永远比京东便宜 50块钱一台,不管京东降多少。价格战的结果,是京东亏了一百多万,对方大概亏了好几百万元,直到撤走。
这次价格战引起刘强东的深入思考,他想到京东的批发模式,货源依赖于厂商,没有竞争优势可言,谁有资源谁就能赚到钱;而客户呢,属于中关村各个柜台,接触不到终端用户,就没有价值。
于是 2001年年终大会的时候,刘强东跟十几个员工聊了好长时间,说服他们转型。
2001年,京东第一次试图转型,从批发转零售。刘强东跟员工说,所谓的代理早晚会被厂商砍掉,因为创造不了价值,京东如果往上走,就是要做品牌厂商,京东还没有这个实力,所以必须往下走,做 C端客户,如果手里有终端用户,就不怕厂商不给货,因此如果雅马哈不给货,京东就可以卖别的,反正京东手里有用户,而且是终端消费者。
于是刘强东跟厂商协调转让代理权。厂商其实也不太在乎,厂商就要保量,能保证一年卖到一定数量就行,不管谁来代理。代理权当时是一种资源,可以有偿转让的,所以京东还收了一笔转让费。
中关村有人搞不懂,说老刘你搞什么,想什么呢,没你这样做生意的。京东相当于把代理权卖掉,赚了点转让费,但又保证以后从他那进货,让他再从中间赚钱。一夜之间,刘强东把在整个中国光磁的代理权全部卖掉,这在中关村也是第一个人这么做的。有些人原先是京东的下家,现在位置颠倒了。
2001年,京东开了柜台,当时主要经营鼠标、键盘、刻录机。到 2003年已经开了 12个,而且不是柜台,是门脸儿,四五十平方米、七八十平方米的门脸儿。中关村所有电脑城里都有京东多媒体的店,在中关村小有名气的。
转型后盈利能力不如以前,开店不如搞批发赚钱。刘强东就努力多开店,争取分店全面开花,不止在中关村,还在深圳、沈阳开了分店。
京东早期的网友见面会。
苏州街银丰大厦见证了京东中关村创业时期的飞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