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3 12:12:59 人气:19
淘宝带头反卷!松绑仅退款后淘宝再为商家“解压”这次是退货问题 “卷王”:外卷拼多多,内卷天猫淘宝?,
淘宝带头反卷!松绑仅退款后淘宝再为商家“解压”这次是退货问题
来源 | 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 | 李成东、金珊
要消费者,也要商家。
近几年,迫于形势压力,电商竞争日益激烈,各大平台战略逐渐趋同,价格战、服务战轮番上演。但最终还是要回归自己差异化的价值。
淘宝正在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在近期松绑“仅退款、取消天猫运费后,淘宝再次祭出大招,继续为商家降低经营成本,这次淘宝瞄准的是高退货成本问题。
最近几年电商的退货率高居不下,商家的经营成本上升。为此,9月12日,淘宝面向所有淘宝天猫商家上线了“退货宝”服务,商家退货成本平均下降20%,部分商家甚至下降30%,消费者也将获得退换货首重免运费的保障。
“退货宝”上线能否解开电商退货成本高的难题?电商此前甚至催生了运费险黑产,新上线的“退货宝”如何平衡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供需矛盾?
“退货宝”上线,为商家“解压”
在电商高退货率的场景下,淘宝“退货宝”应运而生。
“退货宝”主要针对商家的退换货产生的成本问题。淘宝商家加入后,只要消费者下单购买带有“退货宝”服务标识的商品,申请退换货(包括退货退换及换货等)且最终退换货成功的,消费者将获得退换货首重运费(不包含包装费用、货损费用等其他费用,最高26元)的保障。
“退货宝”对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都进行了保障。
对商家而言可以降本增效。退货宝正式上线后,不少商家都晒出了后台截图,每位商家都享受到了实打实的价格优惠,降价幅度最低10%,实际大部分商家都在20%-30%之间。
算笔账,某文具商家的退保运费的保障成本降低了20%,对这家年订单量高达800万单的店铺来说,一年能节省大概20多万的费用。
另一家电器类目商家在开通之后,退换货成本从每单的3.6元下降到2.9元,全年至少能节省30多万元的费用。
商家的疑惑点在于“退货宝”90天的保障期限,是不是会被消费者薅羊毛。实际上生效的条件是退换货成功,也就是由订单本身的规则决定的。绝大多数的商品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但家电品类的售后的时长本身就长。90天不改变原有的退换货规则,在此基础上提供额外的运费保障。行业内抖音和拼多多的退货运费保障规则同样为90天,已是惯例。
值得注意的是,开通“退货宝”的商家,还将享受退货宝专属服务标识、活动报名资格优先权、流量扶持等权益。
根据计算,如果所有商家选择订购,淘宝全年总计为商家降本规模至少为20亿元。
同时,消费者也会从中受益。高退货率下,不少商家将运费险取消,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只能自行购买运费险,如果有了“退货宝”的退货包首重运费保障,下单的成本会降低,减少退换货顾虑。
可以看出,“退货宝”是在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寻找一种平衡。
电商的风向集体变了,在上一轮集体“讨好”消费者之后,行业已经意识到没有商家万万不可。电商的“性价比”不能损害商家利益,而淘宝成为这一轮风潮中最激进的引领者。
淘宝“纠偏”,从两难中找到共赢
电商应该讨好消费者还是商家?
面对理性的消费环境,近两年电商选择了以消费者为先。
平台上线比价系统,价格越低越容易获得更多得流量和曝光度。电商卷服务的背景下,消费者退货的门槛降低。
这也造成了全行业退货率有所上升,商家的经营成本上升。不少商家描述,在某些平台女装等品类退货率高达80%。
这是电商发展到一定阶段,理性消费环境和供给过剩下难以避免的现象。
但如果退货率继续攀升,最终背后买单的是正常购物的消费者。
商家后续会加价直至能够盈利,或者只上线退货率低的基础款,减少推新。这些都不利于最终的电商生态健康。
为提升利润,部分商家也会用更低的成本生产产品,极容易产生货不对板等问题。这也加重了消费者的退货率。
退货率升高下,商家的运费险的保费也在增加,商家的利润也会愈加稀薄。与此同时,还有“羊毛党”开始利用运费险的漏洞谋利,滋生了黑产。
这都远离了电商最初服务消费者的初衷。淘宝开始“纠偏”。既然消费者和商家都不能少,为此做出努力和让步的只能是平台。随着平台加大投入,推出一系列优化策略,外界发现,淘宝正在平衡好商家与消费者的利益,在保障消费者利益同时,更在保障商家利益。
具体到这次的“退货宝”来看,“退货宝”带来的实质性改变,就是商家的成本下降,而消费者进行退换货的利益也得到了保障。
同时淘宝能通过数据跟踪减少恶性的退货事件发生。退货宝基于消费者的历史订单,对异常行为识别更加精准,减少羊毛党行为。
今年以来,淘宝在提升消费者体验和降低商家经营成本方面,还打出一套组合拳。
淘宝直播免收“直播技术服务费”1年,降低中小商家的直播成本;618上线新版体验分体系,店铺流量与体验分挂钩,好服务撬动流量增长;松绑仅退款,淘宝不会主动接入,鼓励商家和消费者协商;宣布对生意参谋等经营工具从付费转为免费;升级多款商家AI工具,免费开放。
降低商家的经营成本,商家能够提供更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也有动力不断地推出新款。
在电商陷入存量竞争的背景下,淘宝从自身出发,一方面提升消费者体验,另一方面不断释放资源和红利,引导商家提升服务,实现电商的良性循环。
反内卷,电商如何生存102年
在电商的危急时刻更能体现平台的价值。
9月10日,在阿里巴巴成立25周年之际,马云在内网发帖鼓励阿里。他坦言,阿里很多业务面临挑战,但“只有竞争才能让自己更强大,让行业更健康”。
同时也提到“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在竞争和形势压力下丢失了自己”,“只有为社会创造真正价值的善良公司才能坚持走完102年路程。”
淘宝在竞争和形势压力下找回自己,释放自己的价值,创造了一个更好的营商环境。
消费者和商家背后的两难局面。作为链接两方平台只能释放更多的红利,给予扶持,去平衡双方的利益,完善良好的生态。
让商家经营的系统性成本下降,创造更多的经营红利。消费者最终购买的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也会随着商家的经营得到优化。
行业总会从红利期走向高质量发展期,淘宝主动反无效内卷,减少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供需矛盾。
“25年离102年已经快走完1/4的路了,”马云谈到,“我们相信未来,我们相信市场,我们更加相信只有为社会创造真正价值的善良公司才能坚持走完102年路程。”电商的未来还有很多机会。
一个更健康生态能应对未来的变革,带来有质量的增长。
“卷王”:外卷拼多多,内卷天猫淘宝?
文/财经故事荟
时至今日,国内电商行业可讲的新故事似乎不多了。
淘特是个例外。
今日的阿里正如名门望族,财富名望积累到达顶端。而2岁的淘特,就像这个家族里的少年骑士,攻城拔寨,意气风发。
然而“闪亮的少年”一边抢了敌人地盘,另一面也抢了自家的地盘——事实上,淘特的用户本来就是阿里淘系用户和拼多多用户的交集。
刚刚上线的“10元店”和“百元大牌平替”,既是在外部拼杀拼多多,也是在内部和淘宝天猫抢地盘。
一边外卷,一边内卷,是淘特的必走之路,卷王淘特,本质上是电商存量市场高度内卷化的产物。
从2020年3月正式上市,一年“换脸”一次的淘特,也是窥视阿里下沉市场谋局落子的窗口。
淘特来“晚”了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可能直到拼多多上市,阿里也没有将其视为值得尊敬的竞争对手。
要不然,淘特不会推迟到2020年3月,才正式上线。
淘特上线之初,名为“淘宝特价版”——这并不奇怪,在阿里系的业务版图仲,淘宝是母体,淘宝商城独立变身天猫,同样作为“淘二代”的淘宝特价版,借势淘宝也不足而怪。
不过,淘宝特价版最初的界面和气质,像极了拼多多——在淘特刚刚面世时,它的使命是“进攻”,复制、对标拼多多则是“捷径”。
其实,拼多多借此起家的五环外市场,阿里入场更早——只是,更早出手,却未更早得手。
在2014年以前,下沉市场和用户,在阿里处于自然生长的状态。
2014年,是个关键节点,那一年阿里在美国上市,农村市场被定位于三大战略之一,这是阿里有建制的布局下沉市场的起点。
阿里下沉的1.0时代,始于2014年10月底,首个农村淘宝服务站在浙江桐庐落地,以及农村淘宝APP的上线,大张旗鼓地农村“刷墙”、“淘宝村”、“淘宝镇”纷纷涌现,此时,拼多多还未正式面世。
不过,上述热闹并未持续很久,2017年6月1日,农村淘宝APP下线,成为手机淘宝里的一个子模块,更像个过渡性产品,存在感不强。
此时的阿里,忽略了城乡二元市场的差异性,给下沉市场提供一盘棋的无差别的服务——这一策略,显然并不符合实际,也给了拼多多可乘之机。
对于刚刚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农村用户来说,淘宝的使用界面,无疑太过复杂,相比之下,两年前上市的拼多多,更易上手。
阿里对下沉市场的失守以及失手,不足为怪——2016年,马云抛出了新零售的概念,阿里电商业务的关注点,也放在了线上线下融合,以及消费升级上,顾此自然失彼。
而2015年上线的拼多多,则趁虚而入。
下沉市场的用户特点就是有时间没钱——拼多多供应链的充分下沉,几块钱包邮的吸引力,请亲朋好友帮忙砍一刀的乐趣,借助微信平台快速裂变等措施,恰好对了下沉市场的胃口。
在最新发布的拼多多财报中,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已经达到了8.69亿。而在淘特出生的时间节点,出就是2020年3月,拼多多2019年的财报披露的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5.85亿,仅上两个季度就净增了1.02亿活跃用户。
2020年的阿里,太需要一个新角色,攻下下沉市场这一仗。
尽管淘宝,聚划算等都在下沉市场有些积累,但一方面,他们并非为下沉市场而生,不免隔靴搔痒,另一方面,淘宝本身也船大难掉头。
在供应端,淘宝已经形了既有的规则体系,商家竞争异常激烈,草根工厂或者村镇卖家,要在淘宝上开新店熬出头,把这些“厂货”、村货呈现在淘宝用户的搜索列表里,实在太过艰难。
也正是基于这种考量,两年前上任的淘特身负重任——淘特事业部总经理汪海声称,淘特的名字重点在于“特”,首指“特简单”。
“1元包邮”的“增长”渴望
与拼多多抢地盘,最直接的招数是什么?低价!
淘特上线当年,就在双十一前搞了“1元更香节”。《财经故事荟》同事也曾以1.9元包邮买入了50个口罩时,当时大为吃惊。
最初,同事以为这种超低价可能全部来自于平台补贴。
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
经营化妆品的商家阿海告诉《财经故事荟》。他此前经营着淘宝店、天猫店,2020年上半年,听闻淘特要上线后,阿海就积极参与了,“为了赚个吆喝”——推高单品销量,累计评价,提高店铺等级,提升搜索权重。
彼时,淘特上的销量和评价还能同步到淘宝店铺,“投入几千块钱,就能获得上百条真实销量和评价”,“1元包邮下,用户几乎是闭眼买,不需要思考和决策,这样的购买动作,可以为商家短时间内累积大量销量和评价”。
而且,淘特开店的保证金也很低,“天猫5万元,淘宝5000元,淘特只要1000元,试错门槛特别低”。
当时,阿海把淘宝店铺的数百个SKU,一键铺货到淘特,单价从几元到数百元不等。但用户买账的,只有1元包邮和4.99元包邮的男士唇膏。
“这么便宜,当然不是啥好东西,产品出厂成本也就一两块,物流成本大概是2.5元,所以卖1块钱肯定赔钱,但卖4.99元,基本持平”。
数据证明,超低价策略相当有效。淘特用9个月实现用户过亿,21个月用户突破2.8亿。
彼时,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淘特用户中78%与拼多多相重合。
这个数据被淘特内部人士当作抢地盘的“战绩”——从长远来看,淘特的仗不会比拼多多轻松,拼多多是从0到1,如入无人之境找增量,而淘特则是从对手的地盘里抢存量。在最新公布数据的阿里财季里,淘特净增年度活跃消费者3900万,低于曾经一季度净增5000万的峰值。
外卷拼多多之余,淘特会内卷淘宝天猫吗?淘特的用户,多少用户与淘宝天猫重合?这涉及到淘特的定位到底是“矛”还是“盾”——一个最完美的淘特,应该尽量外卷对手,尽量少内卷兄弟。
2021年5月,在淘宝特价版升级为 “淘特” 的发布会上,当被媒体连续逼问上述问题时,汪海三缄其口,“重合数据(不能说),因为这个影响到股价嘛。我只能说,从第一天开始就是围绕下沉人群的,在用户增长的整个策略上跟淘宝有是差异性的。”
但其实,从阿里最新一个季度的财报数据,不难推测出重合率。
截至2021 年12 月 31 日止12 个月,阿里的中国商业业务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8.82 亿,单季净增长约 2000 万。而同期,截至2021 年12 月 31 日止12 个月,淘特拥有 2.80 亿年度活跃消费者,较上季度增长3900万。
不妨做个假设,按照财报中强调,2000万季度净增主要来自淘特,假设其中1500万来自淘特,这意味着淘特的3900万用户中,至少2400万重合于阿里其他业务,按照这一比例,重合率大概在六成左右。
事实上,上述推测也可以另外印证————早在2018年,阿里就发现,淘宝新增的1.2亿用户中,七成来自低线级地区,这个增量,相当于一线城市和重点新一线城市加起来的人口数量。
换句话说,在淘特之前,淘宝本身的新增量,大部分也来自下沉市场,而淘特的入场,加速了这一进程。
一位自称消费降级的用户告诉《财经故事荟》,她过去五年的消费轨迹就是“亚马逊——唯品会——天猫淘宝——淘特1688”,“留学时用亚马逊,后来回国后用国内电商,我就是一个消费降级的标准样本。”
对于淘特的内卷,汪海保持了淡定,“一个用户既在淘宝买东西,也在淘特买东西也挺好的,整个阿里总体消费金额是往上的,比如说你买手机,就会选华为和苹果,但是你要买个水果,你用淘特的直供就非常合适;你要买一个吹风机,你不一定要买戴森的,你买一个颜值也好、质量也好,品质各种认证也都通过的中国的厂牌,也都挺好的。”
背后隐含的意思是,淘特虽然撬了部分自家市场,但是总比眼睁睁看着用户流向对手强多了。
这也符合张勇在投资者沟通会上关于“为数字化用户群体去创造他们更多在不同品类的消费机会,来扩大我们的钱包份额”的表述。
更何况,抖音电商,快手电商也在环伺左右——一腔热血来到淘特的阿海,最终发现,中高端价位的商品在淘特卖不动,而且,淘特账户独立后,“好评也累计不到淘宝店了”,所以,他果断退出了淘特。
如今,他转而借道快手去纵深下沉市场,最好的一场直播中,销量达到了30多万元,“除掉坑位费,还能留一些利润”。
3月初,快手正式举刀,淘宝联盟商品链接将无法在快手直播间购物车、短视频购物车、商详页等发布商品及服务链接——这意味着,阿里伸向下沉市场的外部触手,断了一根。
商业世界没有永远的伙伴,只要淘特能带来增长,就是好的,是“矛”还是“盾”似乎并不重要。
求解商业化
游走淘特数月的阿海,如今已经得出结论,能在淘特得心应手的玩家,“是源头工厂,我们这种外包生产的贴牌品牌,压根不行,拼低价,你拼得过吗?靠低价,何时是个头呢?”
他的观察,或许是淘特10元店和淘特100上线的“注脚”。淘特此举,归根结底,是补上货品供应的短板;一元包邮利用“占便宜”的普遍人性快速拉新,但参差不齐的商品质量,也引来了用户端的不少诟病和吐槽。
淘特当下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品质和低价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点——其一,低价平台,很难吸引大中品牌入驻,亲自下场,就成了必选项;其二,淘特名字的“去淘宝化”,以及淘特APP的独立,其实,既是在和淘宝做用户隔离,也是做风险隔离,以免淘特上的低价产品的质量风险,拖累淘宝。
相比于拼多多务“农”的浓厚兴趣,淘特差异化的特色在于“工业品”——这也是基于现实考量。
常态下对比即可发现,在农产品整体的丰富度和性价比上,作为后来者的淘特,尚且无法和拼多多一较高下。因此,转而靠工业品上位,相对可行;更何况,淘特还有大哥1688平台的助攻——商务部数据显示,后者覆盖了172个一级产业带,约占全国一级产业带数量的70%。
而在布局工业品上,淘特也经历了多次调整。
上线之初的淘特,讲的故事曾是“全球首个以C2M定制商品为核心供给的新平台”。“C2M定制”,既能跟阿里系其它业务区分开来,又能在舆论上彰显个性。
然而,彼时的淘特需要迅速抢占市场,要把流量跑起来,哪里有时间去精耕工厂端?当务之急是先把商家招上来,产品先上线。而且,要在“一元包邮”的现实下,讲“个性化按需定制”的故事,也太不现实。
随后不久,C2M就改道为M2C,虽然只是字母顺序的调整。但更反映了淘特真实的业务场景——不再强调个性化,而是凸显链接效率的提升和流通链路的缩短,相比于C2M,量级更轻,身段更为灵活。
而如今号称“超低实惠”的10元店,以及“大牌平替”的淘特100,本质上,则是淘特对于可持续商业模式的求解。
其一,无论是10元还是100元产品,都是无品牌的工厂货定位,试图和天猫、淘宝的产品拉开差距,以此减少内卷。
“连我们这样价位比较低廉的品牌,都在淘特玩不下去,大品牌不可能入驻淘特的”,阿海曾和不少化妆品品牌商家有过交流,得出了这个结论。
其二,淘特的“工厂直供、入仓全检、一站式购齐、一个包裹发货”,是对准自营模式的探索,从以往经验来看,过去无论是京东、网易严选等平台的实践看,自营模式对品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劣质货品面临的风险较高,一定是适合相对高客单价的产品,在成本上更有腾挪的余地——从这个维度来看,10元、100元的定位,相比于之前的1元包邮的赔钱卖吆喝,其实是淘特对商业本质的回归。
其三,如前文所述,淘特最新财季里的增速已经有所下滑,淘特要继续保持增长,光靠拉人头不够,必须提升人均GMV。
按照汪海的说法,10元店定位于覆盖各个生活场景的小物件小商品,可实现N元N件、工厂直供、入仓全检、一站式购齐、一个包裹发货。
《财经故事荟》也体验了几单“官方直营”频道的商品,目前来看,并不全是一个包裹发货,这证明,淘特对于供应链的理顺还需时日。
总之,于当下的淘特而言,内卷、外卷都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常态,这是存量竞争下,零和博弈的必走之路。
发布于:北京[db:内容]